[发明专利]一种软件补偿的LF炉电极自动对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8152.0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6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允;何水珍;杨阔鸣;杨红海;毕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C21C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斯;李洪福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件 补偿 lf 电极 自动 对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件补偿的LF炉电极自动对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数据统计;步骤二,单相接地模型建立;步骤三,双相拉弧模型建立;步骤四,数据输入;步骤五,电极头部对齐;步骤六,反馈校准;步骤七,程序编制;步骤八,测试优化;步骤九,封装发布;本发明在不增加硬件投资的前提下,软件算法实现了LF钢包精炼炉的三相电极自动对齐,提升了自动化程度,LF炉点弧对电网的非线性冲击大幅改善,三相副边电压平衡度提高,起弧快速平稳,电极折断现象极少发生,减少热停时间,大幅缩短了点弧时间,进而缩短了冶炼周期,通过人工标定误差,随后将误差数据反馈到电极对齐补偿模型中,有利于提高对齐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F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件补偿的LF炉电极自动对齐方法。
背景技术
在LF炉外精炼的生产过程中,电极是重要的工艺设备,负责温度的控制,在电极加热升温的过程中,由于电极使用过程中消耗不同,造成长度存在一定差距,在每次升温结束后,三相电极头部位置平齐,但电极抬升过程中由于升降机构的限位位置固定,到达电极上限位时,三相电极头部长短不一;
在升温点弧的过程中,最长的电极先接触钢水,当第二长的电极也接触钢水,开始两相拉弧,待第三根电极接触钢水开始三相拉弧,点弧过程结束,由于电极头部位置长短不一,造成点弧时间过长,电极消耗增加,电能浪费,升温及造渣周期延长,在点弧之前自动调整对齐三相电极头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冶金企业的LF工序普遍采用手动控制对齐,根据工人的目视参考进行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控制精度低,责任心不强的岗位人员经常不进行对齐操作,造成电极过度消耗,点弧周期长,由于两相电极长时间拉弧对三相电网造成较大的冲击,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的TT系统,偶尔会造成保护装置动作,无法升温,高压真空断路器触电老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研制LF炉电极自动对齐方法对于提高点弧速度,提升自动化程度,降低电极消耗,减少LF炉对电网的冲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件补偿的LF炉电极自动对齐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件补偿的LF炉电极自动对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数据统计;步骤二,单相接地模型建立;步骤三,双相拉弧模型建立;步骤四,数据输入;步骤五,电极头部对齐;步骤六,反馈校准;步骤七,程序编制;步骤八,测试优化;步骤九,封装发布;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首先对现场的工艺参数及设备参数进行统计,对副边电流、电压、比例阀输出历史操作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后备用;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根据步骤一中统计分析的数据建立带有滤波器的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电网的小电流接地识别模型,其识别函数为:
并且其中Ua、Ub和Uc分别为三相副边电压;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根据步骤一中得出的副边电流的变化,建立双相拉弧识别模型,其特征函数为:
并且其中Ia、Ib和Ic为三相副边电流,为三相平均电流;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当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模型建立完成后,采集副边电压电流比例阀的信号输入,随后根据步骤一中的模型识别单相接地,记录参考时间,根据步骤三中的模型识别双相拉弧,记录参考时间,继而识别三相拉弧,记录参考时间,随后根据单相电极接地,双相拉弧,三相拉弧的时间差计算出三相电极头部之间的位置关系,将位置关系输入到电极对齐补偿模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8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规颗粒阻挡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改善冷轧低碳钢卷头部褶皱缺陷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