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5 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53275.7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9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锋;阮欢;胡越;白嘉玺;郭守武;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97 | 分类号: | C01B32/97;B82Y4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崔方方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一种Si5C3微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纳米材料合成领域。以氧化硅粉为硅源,以腐植酸碳源,添加氯化钠等辅助试剂于管式炉中加热到500‑700℃,然后直接冷却或保温后冷却至室温,最后经除杂干燥制得Si5C3纳米粒子组装的微米片。该种方法产率高,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节约能源,可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无污染、辅助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易清除,有利于该类Si5C3微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纳米材料合成领域,尤其是一种Si5C3微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作为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高导热系数、高电子饱和速率、高击穿电压等优异的物理性能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高温大功率电子器件应用的潜在候选材料。另外,在碳-硅强共价键作用下,碳化硅为原料制备的陶瓷具有机械强度大,耐酸碱腐蚀性和抗热震性好等特点,在高温烟气除尘、水处理和气体分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碳化硅材料制备温度通常较高。
如中国专利CN200910256515.7公开了一种碳化硅超细微粉及其生产方法,将粒度D50≤0.45微米的碳化硅微粉经包括混浆、分级、脱水和烘干步骤后制得微粉粒度D50值为0.1-0.3μm,BET比表面积为30-50m2/g,纯度≥98wt%,烧结温度1860-2000℃,烧结密度大于3.15g/m3碳化硅超细微粉。中国专利 CN201811307639.9涉及一种固相烧结碳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主料、制备水基碳化硅浆料、喷雾造粒、得到碳化硅素坯、烧结得到固相烧结碳化硅陶瓷,其中,固相烧结碳化硅陶瓷的烧结温度下降到最低为1750℃,烧结温度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Si5C3微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Si5C3微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硅源和碳源进行研磨混合,得到混合物;
2)在所述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和铝粉,加入无水乙醇后研磨,真空干燥后得到前驱体;
3)将前驱体在500~700℃下进行煅烧,煅烧1~2小时,之后进行酸洗、水洗、真空干燥后得到Si5C3微纳米材料。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硅源为工业级氧化硅粉,碳源为腐植酸。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硅源与碳源的质量比为1:(0.5~1)。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研磨时间为10~20分钟。
进一步的,步骤2)中,氯化钠与铝粉的质量比为1:(0.2~1),氯化钠与硅源的质量比为2:1。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研磨时间为0.5~1小时。
进一步的,步骤3)中,煅烧气氛为氩气或氮气。
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Si5C3微纳米材料。
进一步的,为由Si5C3纳米粒子组装而成的Si5C3微米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32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冷柜用隔测温度表
- 下一篇:一种基于信息耦合的睡眠评估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