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重型H型钢结晶器的校弧装置及校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46825.2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8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钧;张龙;王硕煜;叶文虎;丁贵军;杭志明;甘为民;熊道毅;张鹏飞;高芳斌;朱星尧;卢璐;朱卫群;刘香年;黄衍;杨军;周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马钢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57 | 分类号: | B22D11/057;B22D2/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瑞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重型 型钢 结晶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重型H型钢结晶器的校弧装置及校弧方法,包括第一检测板、第二检测板和加强筋柱,所述第一检测板、所述第二检测板平行设置,若干所述加强筋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板和所述第二检测板之间,且所述第一检测板和所述第二检测板通过所述加强筋柱固定连接;采用本发明所述校弧装置有利于模拟铸坯在结晶器型腔内的均匀生长、增加坯壳韧性,大幅度降低了铸坯漏钢几率,提高了铸坯成品率,大幅度降低了备件费用、大大缩短了供货周期,有效地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晶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重型H型钢结晶器的校弧装置及校弧方法。
背景技术
重型H型钢结晶器是国内最大断面规格的连铸连轧生产线,其关键部件-重型H型钢异形坯结晶器铜板全部从国外购置。该结晶器的内部型腔为倒八字形,由内、外弧板及两块窄板拼合成“H”形状,钢水从上口注入,通过结晶器内部的循环水进行冷却,从而形成坯壳从下口拉出。
原设计的结晶器“抛物线倒锥度”的弧度精度无法正常保证故在开浇过程中普遍出现了铸坯裂纹较多、铸坯跑偏、弯曲、漏钢次数频繁等弊端,直接导致结晶器寿命低,造成生产线生产不顺利、铸坯成品率不高。此外进口备件费昂贵、供货周期长。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重型H型钢结晶器的校弧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板、第二检测板和加强筋柱,所述第一检测板、所述第二检测板平行设置,若干所述加强筋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板和所述第二检测板之间,且所述第一检测板和所述第二检测板通过所述加强筋柱固定连接,
所述重型H型钢结晶器包括贯通设置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腹板内弧段、腹板外弧段、翼缘内弧段、翼缘外弧段、翼缘边缘段,所述腹板内弧段和所述腹板外弧段形成腹板腔,所述翼缘内弧段、所述翼缘外弧段、所述翼缘边缘段形成翼缘腔,所述翼缘内弧段的端部和所述腹板内弧段的端部连接,所述翼缘外弧段的端部和所述腹板外弧段的端部连接,所述翼缘边缘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翼缘内弧段和所述翼缘外弧段,两所述翼缘腔对称设置在所述腹板腔两端从而形成横截面为H型的所述型腔。
较佳的,所述第一检测板和所述第二检测板均包括上检测端面、下检测端面、外检测端面和内连接面,所述加强筋柱的端部和所述内连接面连接,所述上检测端面设置和所述下检测端面均设置为圆弧面,且所述第一检测板和所述第二检测板的所述上检测端面圆弧半径相同,所述第一检测板和所述第二检测板的所述下检测端面圆弧半径相同,所述第一检测板和所述第二检测板的所述外检测端面设置为倾斜面。
较佳的,所述上检测端面的圆弧半径和所述腹板外弧段或翼缘外弧段的圆弧半径相同,所述下检测端面的圆弧半径和所述腹板内弧段或翼缘内弧段的圆弧半径相同,所述第一检测板和所述第二检测板的所述外检测端面分别与两所述翼缘边缘段的倾斜角度相同。
较佳的,在所述型腔的上型腔口位置处沿所述型腔的延伸方向设置有曲线延长段,所述曲线延长段的横截面为与所述型腔横截面相对应的H型,且所述曲线延长段上设置有腹板内弧检测段、腹板外弧检测段、翼缘内弧检测段、翼缘外弧检测段、翼缘边缘检测段,所述腹板内弧检测段为所述腹板内弧段延伸形成,且所述腹板内弧检测段的圆弧半径与所述腹板内弧段的圆弧半径相同,相对应的,所述腹板外弧检测段为所述腹板外弧段延伸形成,且所述腹板外弧检测段的圆弧半径与所述腹板外弧段的圆弧半径相同;所述翼缘内弧检测段为所述翼缘内弧段延伸形成,且所述翼缘内弧检测段的圆弧半径与所述翼缘内弧段的圆弧半径相同;所述翼缘外弧检测段为所述翼缘外弧段延伸形成,且所述翼缘外弧检测段的圆弧半径与所述翼缘外弧段的圆弧半径相同;所述翼缘边缘检测段为所述翼缘边缘段延伸形成,且所述翼缘边缘检测段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翼缘边缘段的倾斜角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马钢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马钢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68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