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动力学模型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6150.1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8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仲惟燕;高子兴;董亚冲;李鸣毅;傅建峰;秦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G06F17/12;G06F17/16;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刘文霞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复合材料 传动轴 动力学 模型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动力学模型分析方法,传动轴由多层复合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三维坐标系
绘制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模型,并用r和h表示轴的中面曲率半径和壁厚,在该模型上建立如下三维坐标系:惯性坐标系(X,Y,Z)、柱坐标系(x,r,α)及局部坐标系(x,er,eα);
其中,eα和er分别指向轴中面切线逆时针方向和法线方向,且传动轴绕x轴以定常角速度Ω旋转;
(2)定义纤维曲线铺放路径
定义纤维方向角θ沿坐标x方向线性变化,纤维铺放路径可表示为:
θ(x)=T0+(T1-T0)(x/L)
其中,T0为纤维的起始角,T1为纤维的终止角,L为传动轴的长度;
(3)确定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任意层的应力-应变关系
建立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任意层坐标系,η(x)表示复合材料层合板任意层的纤维铺层方向与柱坐标系(x,r,α)中x轴的夹角,η(x)随x轴坐标的变化而变化,其应力-应变关系为:
(4)确定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应力-应变关系
引入Timoshenko剪切修正系数κ,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应力-应变关系为:
其中,矩阵元素和是已知的刚度系数;
(5)建立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应变能方程
(51)根据Timoshenko梁理论,复合材料传动轴内任意一点的应变表示为:
其中,U、V和W分别表示X,Y和Z方向上的轴向位移,ψy和ψz分别表示对Z轴和Y轴的旋转角,φ表示对X轴的扭转角;
(52)建立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应变能表达式如下:
进行变分得到:
(6)建立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动能方程
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动能表达式为:
上式中,Im和Id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L为复合材料轴的长度,Im表示轴单位长度质量,Id表示单位长度的惯性质量,表示第k层的密度,n表示层数,rk表示第k层的内径,rk+1表示第k层的外径;
(7)建立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动力学方程
应用Hamilton原理,并结合步骤(5)及步骤(6)得到的应变能方程及动能方程,建立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动力学方程:
经推导得到如下运动学方程组:
上述运动学方程组中后四式构成弯曲-横向剪切耦合运动;
其中,
(8)建立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动力学模型
(81)采用如下方式对位移和转角进行离散:
其中,v(x,t),w(x,t)为弯曲位移,ψy(x,t),ψz(x,t)为转角,Vj(t),Wj(t),Φyj(t),Φyj(t)表示广义坐标,αj(x)和Ψj(x)表示传动轴的振型函数;
(82)采用Galerkin近似求解方法,得到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M,G,K分别为质量、陀螺和刚度矩阵,具体表达式分别如下:
(9)根据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
选定待分析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几何参数L、r、h,复合材料的性能参数E12、E22、E33、G12、G23、G13、vij(i,j=1,2,3,i≠j)、ρ,复合材料铺层方式和传动轴的定常角速度Ω,将上述参数代入步骤(8)得到的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动力学模型,求解该模型得到变刚度复合材料传动轴的临界转速和固有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61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