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炭无需石墨化制备的负极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4916.2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4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俞梦孙;李娟;叶伦良;陈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巴库斯超导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H01M4/58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河南大象律师事务所 41129 | 代理人: | 尹周 |
地址: | 2000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炭 无需 石墨 制备 负极 材料 | ||
本发明属于焦炭制备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焦炭无需石墨化制备的负极材料,针对现有的锂离子的负极材料制备方式复杂,需要进行石墨化,同时需搭建高温环境,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沥青原料30‑40%、有机溶剂5‑8%、催化剂1‑2%、表面活性剂1‑2%、石墨烯3‑6%以及其余的包裹原料;有机溶剂包括机溶液和金属盐的混合液;催化剂包括可溶性的铁、钴、镍的乙酸盐、硝酸盐、氯化盐、钒、钛、金、银、锂中的至少两种混合物。本发明通过沥青原料与有机溶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石墨烯混合,然后使用惰性气体进行炭化,无需石墨化制造人造石墨技术,产品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炭制备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炭无需石墨化制备的负极材料。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包含两个电极(正极、负极),每个电极中都有一层活性物质以及能够与外部电路连接的集流器,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通过一定量的电解液,电荷会以离子状态进行传输,传输的过程便是电池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锂电池的中间还有一层隔板,这层隔板对两个电极有着绝缘的作用,用于电荷离子的通过并组织电子的内部转移。锂电池工作时主要的移动离子是阳离子,电池充电时,正极的锂原子电离为带正电荷的锂离子和电子,带正电的锂离子从正极出发,穿过薄膜后到达负极,并在负极与电子合成锂原子。电池放电时则完全相反,锂离子从负极材料表面电离为锂离子和电子,其中带正电荷的锂离子从负极出发,穿过薄膜后到达正极,并与电子合成锂原子。锂离子电池能否成功地制成,关键在于能否制备出可逆地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材料。
现有的锂离子的负极材料制备方式复杂,需要进行石墨化,同时需搭建高温环境,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锂离子的负极材料制备方式复杂,需要进行石墨化,同时需搭建高温环境,造成资源浪费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焦炭无需石墨化制备的负极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焦炭无需石墨化制备的负极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沥青原料30-40%、有机溶剂5-8%、催化剂1-2%、表面活性剂1-2%、石墨烯3-6%以及其余的包裹原料;
有机溶剂包括机溶液和金属盐的混合液;
催化剂包括可溶性的铁、钴、镍的乙酸盐、硝酸盐、氯化盐、钒、钛、金、银、锂中的至少两种混合物;
包裹原料包括煤焦油、煤沥青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沥青原料33-36%、有机溶剂6-7%、催化剂1.2-1.6%、表面活性剂1.3-1.6%、石墨烯4-5%以及其余的包裹原料。
优选的,所述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沥青原料35%、有机溶剂6.5%、催化剂1.4%、表面活性剂1.5%、石墨烯4.5%以及其余的包裹原料。
优选的,所述制备有机溶剂的步骤包括:将金属盐和有机溶液加入混合器中采用温度为40-60℃,转速300-4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30-40min。
优选的,所述制备催化剂的步骤包括:将可溶性的铁、钴、镍的乙酸盐、硝酸盐、氯化盐、钒、钛、金、银、锂中的至少任意两种加入混合器中采用温度为50-60℃,转速350-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20-30min。
优选的,其制备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沥青原料与有机溶剂混合,并加入催化剂、表面活性剂、石墨烯;
S2:收集混合物,通入惰性气体进行炭化,炭化时间为1-3h,得到焦炭;
S3:筛分得到颗粒;
S4:收集颗粒与包裹料混合进行包裹,烘烤、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巴库斯超导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巴库斯超导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4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结构的分析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组装式聚氨酯生态景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