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绳紧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3136.6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1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翟宏星;马广明;沈磊;王瑞岗;王涛;宋云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E04G2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吴立斐 |
地址: | 2009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紧固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绳紧固装置,包括:U型卡环(1)、矩形钢板(2),U型卡环(1)焊接在矩形钢板(2)上,所述U型卡环(1)用于安全绳的穿过,矩形钢板(2)的中部镗制直径16mm的圆孔(3);带有U型卡环(1)的矩形钢板(2)每两个为一对,分别贴于钢柱的两侧,通过螺栓(4)配合螺母(6)穿过两侧矩形钢板(2)上的圆孔(3),从而将两侧的矩形钢板(2)于钢柱紧密夹固。本发明所提出的紧固装置与传统的焊接安全桩方法相比具有作业效率更高、施工过程更安全、周转利用率高以及有利于废料再利用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绳紧固装置及采用该装置辅助钢构件吊装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钢结构的构件均在加工厂制作完成,现场仅需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进行节点安装连接,所以施工速度快,质量成型好,作业成本低;但是钢结构工程作业高度高,危险系数大,因而在钢结构的安装过程中,安全管理就成为安装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一般情况下钢结构安装:首先进行钢柱安装,校正完成后,吊装行车梁,行车梁安装完毕后安装制动板保证行车梁通过制动板进行有效拉结;制动板与行车梁采用高强螺栓紧固连接,螺栓加固完成后才能进行制动板上的栏杆焊接;由于制动板长度较大,宽度较宽,厚度薄极易出现变形。如果制动板未紧固完成,直接焊接栏杆会造成栏杆不顺直,影响外观质量。同时栏杆焊接是在轨道的外侧,如果过早进行栏杆焊接,会一定程度影响后期轨道安装。
目前常规的作业方法通常是:行车梁安装完成之后进行校正,校正完成后进行制动板安装,制动板紧固后在制动板上焊接角钢作为安全桩进行使用,角钢沿制动板两边对称间距4-5m底板焊接在制动板上,顶部开有略大于安全钢丝绳的孔洞,钢丝安全绳通过小孔,连成整体,形成简易护栏,后期作业人员通过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来实现安全保障;
通过临时焊接角钢作为安全桩穿钢丝绳有效的解决了高空临边的安全问题,但是这种作业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钢丝绳是通过角钢上的小孔连接起来的,所以上方施工人员每次遇到角钢都需要把安全带上的卡环松开才能继续往前,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
2、后期安全正式栏杆前还需要将角钢从制动板上切除,增加了后期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用于安全绳的临时紧固装置,其具有易于安拆和循环使用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安全绳紧固装置,U型卡环(1)、矩形钢板(2),U型卡环(1)焊接在矩形钢板(2)上,所述U型卡环(1)用于安全绳的穿过,矩形钢板(2)的中部镗制直径16mm的圆孔(3);带有U型卡环(1)的矩形钢板(2)每两个为一对,分别贴于钢柱的两侧,通过螺栓(4)配合螺母(6)穿过两侧矩形钢板(2)上的圆孔(3),从而将两侧的矩形钢板(2)于钢柱紧密夹固。
所述的安全绳紧固装置,为防止圆孔(3)处应力集中,在矩形钢板(2)的外侧于螺母(6)之间设置垫片(5)。
所述的安全绳紧固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现场钢柱的宽度下料矩形钢板(2),矩形钢板(2)的长度按照每边比钢柱的人孔宽150-200mm下料,在矩形钢板(2)的中间镗孔;
步骤 2、切割下料U型卡环(1),U型卡环(1)的尺寸应能容纳安全绳通过;
步骤 3:将U型卡环(1)和矩形钢板(2)进行焊接连接;
步骤 4:钢结构进场验收完成后,对需要安装的钢柱基础进行复核,检查完成后,准备钢柱吊装;
步骤 5:吊装前,在钢柱的两侧比吊车梁顶面高出1.5m位置进行紧固装置的安装:
步骤5.1:将螺栓(4)的一端带上垫片(5)拧上螺母(6);
步骤5.2:将步骤5.1所述螺栓(4)穿过矩形钢板(2)上预先镗制好的圆孔(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3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