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结构的油气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6603.2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3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宏;董云;谷俊;毛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06 | 分类号: | F02C7/06;B22F10/28;B33Y10/00;B33Y7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刘传准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结构 油气分离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结构的油气分离装置,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包括两个环状的转子片以及若干个连接于两个转子片的连接肋,两个所述转子片的外边缘形成开放的外表面,若干个所述连接肋之间形成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开放的内表面;以及蜂窝,所述蜂窝填充于两个所述转子片之间,且所述蜂窝的蜂窝孔沿着径向设置;通过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油气混合物自所述内表面流入而自所述外表面流出,在所述蜂窝的蜂窝孔内完成油气的分离;其中,所述转子与蜂窝采用一体式增材方式制造。本申请的油气分离装置能省去当前油气分离装置涉及到的多个结构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及焊接后动不平衡量处理工序,且能够提高轴承腔油气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油气分离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结构的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的作用是将轴承腔中滑油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将分离出的滑油经由轴承腔的回油泵抽回至滑油箱内而减少滑油损耗,而分离出的空气则排出发动机外,同时能够保持封严腔和轴承腔之间的正压差。但受制于航空发动机滑油箱容积限制,油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决定了单位时间的滑油消耗量,进而影响飞机的最大航行时间。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油气分离装置10,该装置主要有外罩11、转子12、销钉14以及位于转子12与外罩之11间的蜂窝体13,由于上述多个零件的加工工艺造成焊接后产生动不平衡量影响油气分离装置的效率,另外,外罩11的遮挡也阻挡了油气混合物与油气分离装置的接触。
对于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而言,位于轴承腔内的上述油气分离装置安装在发动机低压转子上,但由于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低压转子转速较低,上述油气分离装置无法满足单位时间低滑油消耗量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结构的油气分离装置,以解决或减轻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包括两个环状的转子片以及若干个连接于两个转子片的连接肋,两个所述转子片的外边缘形成开放的外表面,若干个所述连接肋之间形成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开放的内表面;以及
蜂窝,所述蜂窝填充于两个所述转子片之间,且所述蜂窝的蜂窝孔沿着径向设置;
通过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油气混合物自所述内表面流入而自所述外表面流出,在所述蜂窝的蜂窝孔内完成油气的分离;
其中,所述转子与蜂窝采用一体式增材方式制造。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肋的数量不少于三个。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肋以油气分离装置的轴线周向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蜂窝的结构剖面包括正六边形。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转子片中,一转子片的侧面设有沿着油气分离装置轴线方向延伸的凸起,另一转子片的侧面设有沿着油气分离装置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开放的内表面展开为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在增材制造加工过程中,在惰性气体保护的加工室内,把AlSi10Mg合金粉末按三维模型逐层铺置,通过电子束在AlSi10Mg合金粉末铺粉过程进行扫描烧结成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现有技术的油气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体化结构的油气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蜂窝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66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