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高效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2200.0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1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洪海春;杨文亮;徐继福;王成龙;景文霞;王志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12 | 分类号: | B22C9/12;B22C9/18;B22C9/02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贾宝娟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高效 铸造 精密 成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高效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机,包括刀具及带动刀具运动切削砂坯的运动装置,运动装置包括运动框架,运动框架之间设有底部支架,底部支架上设有定位机构和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设有输送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部,初始状态定位部高于输送机构;还包括控制机构和到位检测单元,控制机构分别与运动装置、升降机构和输送机构电连接;到位检测单元检测砂坯输送是否到位和检测升降是否到位,并传输对应的检测信号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根据接收的检测信号,控制运动装置、升降机构和输送机构。可见,本发明适用于个性化铸型柔性成形生产线,能够实现自动上料、下料、自动切削等,无需手动操作,降低操作工序时间及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成形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高效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机。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铸造装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所需的铸件产量也必然增加,铸件需求的增加导致了无模成形机这种高效率生产砂型机床的产生,但铸件生产过程中的砂型无模成形工序,存在以下问题:目前用机床加工砂型时,上料后需要人工找正,并且加工完一面后,进行翻面加工时,需要人工再找正一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个性化铸型柔性成形生产线的智能化高效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机,可智能化高效完成砂型的加工,降低操作工序时间及人力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化高效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机,包括刀具及带动所述刀具运动切削砂坯的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运动框架,所述运动框架之间设置有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上设置有定位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输送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部,初始状态所述定位部高于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控制机构及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的到位检测单元,所述控制机构还分别与所述运动装置、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电连接;所述到位检测单元检测砂坯输送是否到位和检测升降是否到位,并传输对应的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接收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运动装置、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
优选方式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框架、多个分设在所述输送框架两侧的输送辊子、及带动各所述输送辊子转动的输送动力组件;所述输送框架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和/或,所述输送框架内侧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杆,所述限位挡杆的外侧设置有缓冲层;所述到位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设在所述限位挡杆上。
优选方式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两根竖向设置的定位销,所有所述定位销分别位于所述输送框架内两侧,各所述定位销的顶端为定位部。
优选方式为,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至少两块阻挡块、及带动各所述阻挡块移动的阻挡动力,所述阻挡动力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各所述阻挡块均位于所述输送框架内侧;且其中一个所述阻挡块周围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的接近传感器。
优选方式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两根分设在所述底部支架两侧的升降柱、带动各所述升降柱升降的滚珠丝杠、及与所述滚珠丝杠传动连接的升降电机,各所述升降柱的顶端均与所述输送框架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到位检测单元包括从低到高设置的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第三到位检测传感器和第四到位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升降机构下降是否到位,所述第三到位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升降机构上升是否到位,所述第四到位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升降机构上升停止后是否继续上升。
优选方式为,所述底部支架上还设置有排屑装置,所述排屑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输送框架下方的底部排屑机,及位于所述底部支架外侧的提升排屑机。
优选方式为,所述底部支架上设置有锥形顺屑板,所述顺屑板位于所述输送框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2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间隙损失的导叶结构和动力系统
- 下一篇:一种压裂泵连杆加工基准划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