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感知和视频分析的物资管控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1348.2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7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骋;宦子惠;丁冠东;王蒙;杜伟;韩俊林;徐腾虎;李亚;张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V40/14;G06V20/40;G06K7/10;G06Q10/0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感知 视频 分析 物资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感知和视频分析的物资管控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后台服务器、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和标签验证装置,其中,后台服务器用于接收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发送的校验数据及记录数据,并发送配置数据及控制指令数据到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接收标签验证装置发送的验证数据后,同时发送控制指令到所述标签验证装置,以及采集外部物资形状属性数据,并发送至后台服务器;标签验证装置实时检测输入的标签信息,并发送至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本发明通过使用生物感知技术、物体识别、RFID识别等技术,提升了物资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物资管理风险,解决现有人工清点错误、物资管理混乱无证可查现象以及不可靠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识别和视频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识别和视频分析的物资管控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有特殊管控要求的单位在针对物资管理的规范性要求的提高,针对物资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需要一种针对可应用于有特殊管控要求的单位在管理时的新的物资管控装置和方法。
最近,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政府办公、消费购物等各个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相关的方法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的检测生物个体,特别是指静脉识别技术具备很高的准确性指标,环境适应性也很强,常常被用于安防等级很高的场合。如何将高准确性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特殊管控要求的单位在管理时的物资管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是针对特殊管控要求的单位在管理时规范工作,高效管控物资的需要;提出了一种物资管理装置及方法,具体为通过采用指静脉识别和人脸识别方法,完成第一步的人员准确性和合法性验证,再通过视频分析技术和RFID识别技术,有效提高物资出入库的速度和准确度,降低特殊管控要求的单位物资管理的难度。
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感知和视频分析的物资管控装置,所述装置包含后台服务器、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和标签验证装置,其中:
所述后台服务器与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发送的校验数据及记录数据,同时发送多种配置数据及控制指令数据到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所述记录数据包括物资品类信息和人员信息;
所述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与标签验证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标签验证装置发送的验证数据,即接收所述校验数据、记录数据、配置数据和控制指令数据,同时发送控制指令到所述标签验证装置,所述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还用于采集外部物资形状属性数据,并将所述外部物资形状属性数据的分析数据发送至后台服务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指令与控制指令数据的作用不同,所述控制指令数据用于平台应用软件直接控制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而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控制自身硬件。
所述标签验证装置实时检测输入的标签信息,并将所述标签信息发送至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所述标签信息用于与验证数据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标签验证结果。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智能交互验证控制台包含核心处理模块,以及与所述核心处理模块分别相连的指静脉验证模块、视频采集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和语音交互模块,其中:
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用于接收静脉数据、人脸数据、物资形状属性数据和语音数据,将每个接收的数据分别与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标准数据进行比对并输出验证结果,将所述静脉数据、人脸数据、物资形状属性数据、语音数据和验证结果发送至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
所述指静脉验证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静脉数据,并将所述静脉数据发送给核心处理模块;
所述视频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人脸数据及物资形状属性数据,并将所述人脸数据及物资形状属性数据发送至核心处理模块;
所述语音交互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语音数据,并将所述语音数据发送至核心处理器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1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