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血清中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残留的筛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1309.2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3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旺;王宇婷;周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30;G01N30/34;G01N30/7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血清 中农 兽药 化学 污染物 残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二维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用于血清中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残留的筛查新方法。该方法所涉及的装置包括三个高效液相色谱输液泵、一个自动进样器、一个检测器、三个两位六通阀、一根捕集柱、两根液相色谱分析柱。其特点在于通过引入捕集柱将进行高效浓缩预处理后的血清样品中的化学性质各异的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分离并转移,结合后续分别针对强极性组和非极性组的平行柱分析,实现一次进样同时有效筛查强极性组和非极性组外源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复杂样品中强极性组和非极性组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残留的同时筛查,具有通量高、残留筛查覆盖度广、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领域,是一种针对血清中强极性和非极性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同时筛查的基于二维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高覆盖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食用农产品中的农兽药,化学污染物残留超标,已成为世界各地广泛关注的话题。据文献报道,农兽药等污染物残留在人体的蓄积,会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作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危害。基于国家对高覆盖检测技术及膳食慢性暴露与慢性病关联研究的需求,实现对农兽药等污染物在人体中残留形态的侦测,一种针对人体血清基质的高覆盖的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残留筛查技术时必不可少的。
基于LC-MS的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及人体的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残留筛查研究中。目前检索到的基于LC-MS的残留筛查研究已超过一千篇,其中大多数检测手段只针对某一类或某几类农兽药进行靶向选择性离子监测分析,如有机磷类,有机氯类等。近年来,学者们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及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不断发展针对不同基质的农兽药污染物非靶标筛查方法。而针对人体基质的残留筛查技术受限于样品量少,提取难度大,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残留丰度低等多方面困难,难以突破瓶颈。此外,10.常用的农兽药及污染物的log P范围大概维-4到10,一根色谱柱难以满足log P范围过宽的物质的同时保留和分离。
面对众多的log P相差较大的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品种,目前的检测技术仍不能满足高通量高分辨的要求。基于以上需求,本发明开发针对血清基质的高覆盖高分辨率的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非靶向筛查技术,通过引入捕集柱将进行高效浓缩预处理后的血清样品中的化学性质各异的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分离并转移,结合后续分别针对强极性组和非极性组的平行柱分析,实现一次进样同时有效筛查强极性组和非极性组外源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化学性质各异的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提供一种基于2D LC-MS的非靶向筛查技术,通过引入捕集柱将进行高效浓缩预处理后的血清样品中的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分离并转移,结合后续分别针对强极性组和非极性组的平行柱分析,实现一次进样同时有效筛查强极性组和非极性组外源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取90μL血清样本,加入360μL乙腈溶液,然后旋转1分钟,将混合物在10000g,4℃条件下离心10分钟;然后移取上清液400μL,冷冻干燥;在二维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2D LC-MS)残留分析之前,冻干样品在30μL的H2O/MeOH(1:1,v/v)的混合溶剂中重新溶解。
(2)将重新复溶的样品注入2D LC-MS系统进行分析。采用的2D LC装置包括液相色谱泵1(1)、液相色谱泵2(25)、稀释液泵(24)、自动进样器(2)、液相色谱柱1(9)、液相色谱柱2(26)、捕集柱(16)、六通阀1(27)、六通阀2(28)、六通阀3(29)、和检测器(23);主要包括强极性组份转移、强极性组份分离、非极性组份分离三个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1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