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液压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0983.9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8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鲁旭东;陈勇;黄璜;杨武红;庞骞;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16 | 分类号: | F15B11/16;F15B13/02;F15B11/042;F15B21/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3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度 物料 运输 半挂车 液压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液压控制系统,包含用于控制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后门开关的后门开关油缸、用于控制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卸料滚筒转动的滚筒液压马达、用于控制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卸料推板回位的绞盘液压马达、用于控制后门开关油缸、滚筒液压马达及绞盘液压马达动作的液压控制集成块以及用于为整个液压控制系统提供动力的液压油泵及液压油箱。本发明的优点是:控制简单,造价低,能很好克服液压系统发热及系统故障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使用的液压控制系统,通常是采用减压阀来实现高低压控制,采用增加涨紧油缸方式来保证钢丝绳和输送带绷紧,但这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1、减压阀在工作时需要达到主溢流阀溢流压力,液压系统多余流量再高压溢流回液压油箱,导致液压系统会严重发热;
2、采用增加涨紧油缸方式会导致钢丝绳长度增加,与此同时还会增加很多导向滑轮机构,导致系统的故障率升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液压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液压控制系统,包含用于控制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后门开关的后门开关油缸、用于控制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卸料滚筒转动的滚筒液压马达、用于控制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卸料推板回位的绞盘液压马达、用于控制后门开关油缸、滚筒液压马达及绞盘液压马达动作的液压控制集成块以及用于为整个液压控制系统提供动力的液压油泵及液压油箱;其中,后门开关油缸、滚筒液压马达、绞盘液压马达、液压油泵及液压油箱均与液压控制集成块相连接,液压油泵还分别与液压油箱及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发动机取力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液压控制集成块包含一个主溢流阀及主溢流阀电磁换向阀、一个分溢流阀及分溢流阀电磁换向阀、一个后门电磁换向阀、一个卸料与回位电磁换向阀、一个单向顺序阀、一个双向节流阀、一个进口油P、一个回油口T、一个测压口P1、一个后门油缸杆伸接口A1、一个后门油缸杆缩接口B1、一个滚筒马达正转接口A2、一个滚筒马达反转接口B2、一个绞盘马达正转接口A3及一个绞盘马达反转口B3;
所述进油口分别与所述测压口、主溢流阀的进油口、后门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卸料与回位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以及液压油泵的出油口相连通;
所述回油口分别与所述主溢流阀的出油口、主溢流阀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分溢流阀的出油口、后门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卸料与回位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及绞盘马达反转口B3相连通;
所述主溢流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主溢流阀的出油口相连通;
所述分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分溢流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分溢流阀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主溢流阀的液控油口相连通,所述主溢流阀的液控油口还与所述主溢流阀的进油口相连通;
所述后门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a和出油口b分别与所述双向节流阀相连通,所述双向节流阀分别与所述后门油缸杆伸接口及后门油缸杆缩接口相连通,所述后门油缸杆伸接口及后门油缸杆缩接口分别与所述后门开关油缸的杆伸接口a和杆缩接口b相连通;
所述卸料与回位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a和出油口b分别与所述滚筒马达正转接口A2及单向顺序阀相连通,所述单向顺序阀分别与所述滚筒马达反转接口B2及绞盘马达正转接口A3相连通;
所述滚筒马达正转接口A2及滚筒马达反转接口B2分别与所述滚筒液压马达的正转接口a和反转接口b相连通;
所述绞盘马达正转接口A3及绞盘马达反转口B3分别与所述绞盘液压马达的正转接口a和反转接口b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0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