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氮掺杂-聚合多孔纳米沉积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4143.1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6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钟应声;余海军;谢英豪;李爱霞;林波;李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25 | 分类号: | H01M4/525;H01M4/505;H01M4/62;H01M4/36;H01M10/054;C01G5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航 |
地址: | 5281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聚合 多孔 纳米 沉积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氮掺杂‑聚合多孔纳米沉积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通式为NatLifNisZ1‑sO2@aNMC‑Y,其中,0.8≤t1,0≤f0.3,0.5≤s1,0a0.1,Z为Mn、Mo、Co、Mg、Al中的至少一种,Y为Cu、Ga、Zn、Cr、Zr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制备的氮掺杂‑聚合多孔纳米沉积正极材料通过将NMC‑Y沉积NatLifNisZ1‑sO2材料表面获得了多层致密的薄膜,沉积氮掺杂‑聚合多孔纳米后,氮掺杂‑聚合多孔纳米一方面可以贡献可观的比表面积,另一方面也可以缩短离子在材料内部的迁移路径,提高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氮掺杂-聚合多孔纳米沉积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以能量密度随正极材料中高镍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高的镍层状氧化物,一直以来都是受到电池厂商的青睐。此外,钴是一种稀有的金属,仅占地壳的0.0025%,远低于地壳中镍含量,而目前,钴价格远远高于镍的价格。因此,采用高镍低钴层状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电池是制造商当前的主要研发方向。
开发无钴高镍层状氧化物的应基于钴、镍化学行为,然后从钴、镍在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的作用进行探索,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但遗憾的是,这些材料的解决过程中仍然面临问题,实际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这仍然具有挑战性。例如,无钴高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诱导原本为分层尖晶石结构相变为无序尖晶石结构。然而,这种相变和钠离子的脱嵌都会使正极材料产生微尺度应力,从而在正极材料的表面、内部中产生微裂纹,这将阻碍了钠离子的正常传输,从而降低了容量保留,这对材料来说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此外,而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反应的新界面,导致电解液中含氟离子与裸露出来的镍钠等反应生成氟化盐,部分存在于电解液,部分随充电的钠离子迁移到负极,加剧了结构的崩溃,加速了电解质浸没的通道,破坏了机械的完整性,这将导致电极材料的衰减,进一步使得循环性能恶化。
为克服此类棘手的问题,从组成成分以及表面着手改进正极材料,制备得到一种高容量并且机械性能稳定的长周期放电的钠离子正极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氮掺杂-聚合多孔纳米沉积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氮掺杂-聚合多孔纳米沉积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优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氮掺杂-聚合多孔纳米沉积正极材料,其通式为NatLifNisZ1-sO2@aNMC-Y,其中,0.8≤t1,0≤f0.3,0.5≤s1,0a0.1,所述Z为Mn、Mo、Co、Mg、Al中的至少一种,所述Y为Cu、Ga、Zn、Cr、Zr中的至少一种;所述NMC-Y为氮掺杂-聚合多孔纳米粉。
优选地,所述NMC为氮掺杂介孔碳。
优选地,所述NatLifNisZ1-sO2@aNMC-Y,其中,0.8≤t1,0≤f0.2,0.7≤s1,0a0.1,所述Z为Mn、Mo、Co、Mg、Al中的至少一种,所述Y为Cu、Ga、Zn、Cr、Zr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41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