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检测沉割槽的装置和沉割槽光学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9573.4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2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邓力榛;吴勉;刘继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8 | 分类号: | G01B11/08;G01B11/14;G01B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高炳龙 |
地址: | 442022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检测 沉割槽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沉割槽的装置和沉割槽光学检测系统,包括机械手、测量系统、双目光学镜头模组、机械手控制系统,机械手控制系统与机械手电连接,双目光学镜头模组连接于机械手的移动端;双目光学镜头模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沿待测轴类零件的轴向间隔布置的V型定位块和U型悬臂,U型悬臂上设置有两组上下间隔布置的用于拍摄待测轴类零件上沉割槽的拍摄单元,每个拍摄单元包括同轴布置的相机和照明光源,相机和照明光源对称设置于待测轴类零件的两侧,相机与测量系统电连接。本发明的测量灵活性高、测量精度高、兼容各种自动生产线、并适应各种类型的轴类零件沉割槽的非接触高效测量,且测量数据可量化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沉割槽的装置,属于轴类零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沉割槽的装置和沉割槽光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门类中,尤其是汽车组装生产中。在一些轴类零件制造中,对最终出厂的产品都需要按照严格标准进行尺寸测量以及产品品质评价,并对记过进行记录分析以指导后续生产。传统的测量采用人工抽检且使用手持式仪器操作,数据记录以人工抄录为主,到目前为止,这仍是大多数轴类零件加工厂商的质检方式。依靠人工质检繁琐且劳动强度大,对质检员要求较高,且质检员个人主观性对测量以及品质评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质检数据无法形成格式化数据存储,也不利于后续对产品质量追溯以及由质检数据改良产线,提升产品合格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检测沉割槽的装置和沉割槽光学检测系统,其测量灵活性高、测量精度高、兼容各种自动生产线、并适应各种类型的轴类零件沉割槽的非接触高效测量,且测量数据可量化分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沉割槽的装置,包括机械手、测量系统、双目光学镜头模组、机械手控制系统,所述机械手控制系统与所述机械手电连接,所述双目光学镜头模组连接于所述机械手的移动端;所述双目光学镜头模组包括用于连接机械手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沿待测轴类零件的轴向间隔布置的V型定位块和U型悬臂,所述U型悬臂上设置有两组上下间隔布置的用于拍摄待测轴类零件上沉割槽的拍摄单元,每个拍摄单元包括同轴布置的相机和照明光源,所述相机和所述照明光源对称设置于待测轴类零件的两侧,所述相机与所述测量系统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V型定位块的对称轴线与所述U型悬臂的对称轴线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V型定位块包括两个相对于待测轴类零件的中轴轴线对称布置的定位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机械手的快换接头。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沉割槽的装置,其包括用于定位承载待测轴类零件的支撑台架,所述支撑台架旁设置有三轴运动单元,所述三轴运动单元的移动端连接有图像采集与处理单元;所述三轴运动单元包括固定龙门架,所述固定龙门架上设置有处理单元,所述固定龙门架上设置有沿待测轴类零件的轴向布置的第一直线模组,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的移动端连接有与其垂直布置的第二直线模组,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的移动端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三直线模组,所述第三直线模组的移动端上对称设置有连接悬臂,所述连接悬臂上设置有两组上下间隔布置的图像采集与处理单元,每个图像采集与处理单元包括拍摄相机、光源和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拍摄相机和所述光源同轴布置,所述拍摄相机和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拍摄相机和所述光源对称设置于待测轴类零件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台架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其沿待测轴类零件的轴向移动的步进传输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台架旁设置有用于触发相机拍照的红外触发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悬臂为H型。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龙门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台架两侧的底座和连接于两个底座上的门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95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