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非凸-非局部全变差正则化的稀疏SAR成像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2837.5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0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仲秋;张冰尘;蒋鹏宇;张柘;吴一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36;G06F17/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文思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局部 全变差 正则 稀疏 sar 成像 方法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凸‑非局部全变差正则化的稀疏SAR成像方法,包括:在稀疏SAR成像模型中引入非凸惩罚项和非局部全变差范数惩罚项,构建基于非凸‑非局部全变差正则化的稀疏SAR成像模型;利用改进的变量分离及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基于非凸‑非局部全变差正则化的稀疏SAR成像模型,完成SAR成像。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凸‑非局部全变差正则化的稀疏SAR成像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雷达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非凸-非局部全变差正则化的稀疏SAR成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主动式微波成像系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和高分辨率成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随着SAR技术的发展,要求雷达系统的分辨率和测绘带宽不断提高,大数据量的瓶颈也越发明显。稀疏SAR成像是一种利用稀疏信号处理方法实现SAR成像的新体制,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压缩感知技术的发展,该新型成像体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基于L1正则化的SAR成像方法,可以在满采样的条件下,有效抑制噪声和杂波,提升图像质量;在降采样率的情况下,有效重构SAR图像,保持目标细节。L1正则化可以增强SAR图像中点目标特征;全变差(Total variation,TV)正则化可以增强SAR图像中的面目标特征,保持面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连续性、均匀性。将L1范数惩罚项和TV范数惩罚项进行简单线性组合生成一个复合惩罚函数,可以得到L1-TV正则化模型,该模型既可以增强点目标特征,又可以增强面目标特征。但是L1-TV正则化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L1正则化方法是一种凸优化方法,对SAR重建目标的幅度进行低估,造成信号处理端的误差,进而对SAR定标的精度造成影响;2)、TV正则化会过度平滑场景中的孤立点目标,导致增强面目标特征与保持点目标重构精度之间出现矛盾。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凸-非局部全变差正则化的稀疏SAR成像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该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既可以有效抑制加性噪声和杂波,增强点目标特征,又可以抑制斑点噪声,保持面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连续性、均匀性。
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凸-非局部全变差正则化的稀疏SAR成像方法,包括:在稀疏SAR成像模型中引入非凸惩罚项和非局部全变差范数惩罚项,构建基于非凸-非局部全变差正则化的稀疏SAR成像模型;利用改进的变量分离及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基于非凸-非局部全变差正则化的稀疏SAR成像模型,完成SAR成像。
进一步地,基于非凸-非局部全变差正则化的稀疏SAR成像模型如下:
其中,λ1、λ2为拉格朗日乘子,y为二维回波向量化结果,x为二维场景向量化结果,Φ为对二维回波和二维场景进行向量化后对应的观测矩阵,pnonconvex(x)为非凸惩罚项,pNLTV(|x|)为非局部全变差范数惩罚项。
进一步地,非局部全变差范数惩罚项pNLTV(|x|)的定义为:
其中,X为SAR二维场景图像;i=(i1,i2),表示像素点i在图像X中的位置;|X|i表示图像X中位于位置i的元素;表示|X|i的非局部梯度向量,MNLTV表示每个像素点的非局部梯度向量的模构成的矩阵;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28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