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0712.9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6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方雪;苏桂明;姜海健;陈明月;崔向红;刘晓东;李天智;杨娜;李岩;张煜;宫禹;马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67/00 | 分类号: | B01D67/00;B01D69/02;B01D71/64;C02F1/4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红媛 |
地址: | 15001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分离 通量 铵盐 结构 多孔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在机械搅拌的条件下将4,4′-二氨基二苯醚和N-甲基-2,2-二氨基二乙胺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分批次投入二苯醚四酸二酐;在室温下搅拌4~6h,得到聚酰胺酸溶液;所述聚酰胺酸溶液的固含量为25%;
二、将聚酰胺酸溶液采用滤网过滤后,采用自动涂膜机涂膜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得到薄膜;所述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0~30μm;
三、将步骤二得到的薄膜在温度为130℃~350℃的条件下置于烘箱中加热干燥,加热时间为2h~4h,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聚酰胺酸薄膜;
四、将步骤三得到的聚酰胺酸薄膜置于溶剂中浸泡,称取1,3-丙烷磺酸内酯加入到溶剂中;在室温下浸泡反应48h后,在洁净的水相中浸泡得到含有季铵盐结构的亲水聚酰亚胺薄膜;所述1,3-丙烷磺酸内酯与N-甲基-2,2-二氨基二乙胺的物质的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4,4′-二氨基二苯醚和N-甲基-2,2-二氨基二乙胺的物质的量的总和与二苯醚四酸二酐物质的量比为1:(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4,4′-二氨基二苯醚和N-甲基-2,2-二氨基二乙胺的物质的量的总和与二苯醚四酸二酐物质的量比为1: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4,4′-二氨基二苯醚和N-甲基-2,2-二氨基二乙胺的物质的量的总和与二苯醚四酸二酐物质的量比为1: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分批次投入二苯醚四酸二酐的具体方式为在4h内分8次投加,第一次的投加量为总物质的量的1/2,第二次的投加量为总物质的量的1/4,第三次的投加量为总物质的量的1/8,第四次的投加量为总物质的量的1/16,第五次的投加量为总物质的量的1/32,第六次的投加量为总物质的量的1/64,第七次的投加量为总物质的量的1/128,第八次的投加量为剩余二苯醚四酸二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薄膜的厚度控制在2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在温度为140℃的条件下置于烘箱中加热干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在温度为150℃的条件下置于烘箱中加热干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在温度为200℃的条件下置于烘箱中加热干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用高通量季铵盐结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在温度为300℃的条件下置于烘箱中加热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071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