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8639.6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3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E04D15/07;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张秋菊 |
地址: | 130011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渗混凝土,其施工原料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水泥100份、粗骨料330份、细骨料25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30份、水55份;所述外加剂中包括引气剂6份、防渗纤维6份、膨胀剂6份、减水剂6份、防水剂6份。该抗渗混凝土总碱量2.25kg/m3,原料简单施工方便。本发明引气剂使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改变,截断毛细管通道;防渗纤维对裂缝具有阻裂作用,降低了混凝土的脆性。将本发明提供的抗渗混凝土用于屋顶结构的建设,经搅拌、浇筑、振捣、养护完毕后,抗渗混凝土的抗渗强度远大于普通混凝土抗渗强度,进行14天的测试不渗水不漏水,耐候性更强不易开裂。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2月04日、申请号为201811471955.X、发明名称为《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防护构件和承重结构,其防水性能与建筑质量的高低、居住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大多房屋建筑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屋顶防水问题,渗漏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建筑质量和居住者的利益。一些老旧的屋顶结构由承重层和防水层构成,采用预制空心板作为承重层,然后在预制空心板上铺设卷材防水层,这种屋顶结构不可避免地在女儿墙和天沟沿口等薄弱环节处出现渗漏。特别严重的问题是防水层在施工完成后还可能会出现裂缝而漏水,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气候变化及太阳照射引起的屋面热胀冷缩;屋面板受力后的翘曲变形;地基沉降或墙体承重后坐浆收缩等原因引起的屋面变动;防水层材料自身干缩变形等。
为了克服防水层开裂的缺陷,现有屋顶结构中防水层常常选择高温不流淌、低温不碎裂、不宜老化、防水效果好的防水材料。也有一些建筑物屋顶铺设多层柔性防水层,屋顶中常有“三毡四油”或“二毡三油”,再结合聚氯乙烯胶泥或聚氯乙烯涂料处理。近年来,虽然一些新型防水材料也开始投入使用,已投入屋顶施工的有三元乙丙卷材,但由于防漏屋顶结构用混凝土的原料和施工方法都没有相关标准,仅仅通过改进防水层并不能够完全避免屋顶渗漏现象的发生,且多层防水层的施工较为繁琐且成本较高。
中国专利CN101224968A公开了一种海工耐久水泥混凝土,采用胶凝材料、骨料、减水剂、外加剂拌和而成,其胶凝材料采用水泥、矿粉、粉煤灰,外加剂选用石蜡和松香,提高了海工耐久混凝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在长期浸水环境下的收缩开裂。也有人将这种海工耐久水泥混凝土用于地下室,能够防止地下潮湿环境对墙体的侵蚀。但是由于屋顶结构的特殊性,需经受夏天暴晒、冬天冷冻、雨雪侵蚀、太阳辐射等破坏,目前这种海工耐久混凝土的结构仍达不到屋顶结构的长期防裂、抗渗的特殊要求。因此,针对现有屋顶的混凝土承重层和防水层结构,如何配置一种低成本且耐候性高的防漏水屋顶结构用混凝土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渗混凝土,所述抗渗混凝土的施工原料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水泥100份、粗骨料330份、细骨料25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30份、水55份;
所述外加剂中包括引气剂6份、防渗纤维6份、膨胀剂6份、减水剂6份、防水剂6份;
所述引气剂为松香或松香缩聚物;所述防渗纤维为聚丙烯纤维;
所述膨胀剂为UEA复合混凝土膨胀剂;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盐减水剂;所述防水剂为硫酸铝;
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普通硅酸盐水泥为非早强型,七天水化热指标275kJ/kg,28d的抗压强度>32.5MPa;
所述粗骨料采用粒径为5~31.5mm的机碎石级配得到,所述机碎石的含泥量1%;
所述细骨料采用细度模数为2.5~3.0的中粗砂,所述中粗砂的含泥量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8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