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磁流体多场耦合润滑研究的摩擦副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5801.9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4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鑫;潘家保;王银凤;艾和金;徐锐;高洪;李瑞;刘洪淼;汤天成;翟笃峰;汪清;王子辉;周海霖;陈清清;李贻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M171/00 | 分类号: | C10M171/00;B32B15/00;B32B15/04;B32B33/00;B32B3/30;B32B3/08;B32B38/00;C10N4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方昊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流体 耦合 润滑 研究 摩擦 表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磁流体多场耦合润滑研究的摩擦副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结构底层与耐磨表层,所述结构底层的上表面设有微凹织构阵列,所述微凹织构阵列内容纳有永磁体,所述耐磨表层复合在所述结构底层的上表面,所述耐磨表层与所述结构底层之间设有隔热介层,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磁流体多场耦合润滑研究的摩擦副表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永磁体所产生的磁场,使得耐磨表层上的磁流体的性质改变,并且起到吸附磁流体的作用,减少了磁流体的流失,进一步的提升了磁流体的润滑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的摩擦副表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流体多场耦合润滑研究的摩擦副表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机器运转时的摩擦,造成能量的无益损耗和机器寿命的缩短,并降低了机械效率,因此常用各种方法减少摩擦,现在常用的处理方式为在机器中加润滑油等,但传统润滑油在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无法始终良好保持在需要润滑的区域,最终导致贫油润滑,使得机器运转的摩擦增大,降低机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磁流体多场耦合润滑研究的摩擦副表面,目的在于通过均匀布置的永磁体所产生的的磁场达到减少磁流体流失或优化润滑作用的目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磁流体多场耦合润滑研究的摩擦副表面,包括结构底层与耐磨表层,所述结构底层的上表面设有微凹织构阵列,所述微凹织构阵列内容纳有永磁体,所述耐磨表层复合在所述结构底层的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耐磨表层与所述结构底层之间设有隔热介层。
可选的,所述微凹织构阵列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结构底层的微凹织构,相邻所述微凹织构的间距一致。
可选的,所述永磁体为钐钴永磁体。
可选的,所述微凹织构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永磁体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微凹织构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微凹织构采用过盈配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微凹织构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圆形或正六边形。
可选的,所述结构底层为金属材质。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用于磁流体多场耦合润滑研究的摩擦副表面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使用需求选择永磁体尺寸和布局间距,对结构底层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微凹织构加工;
步骤二,在微凹织构内嵌入永磁体形成阵列,用于产生磁场;
步骤三,依次将隔热介层和耐磨表层复合到结构底层上。
可选的,所述在微凹织构内嵌入永磁体形成阵列,具体为:
通过压合的方式将永磁体嵌入微凹织构内,形成阵列排布。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的用于磁流体多场耦合润滑研究的摩擦副表面,通过永磁体所产生的磁场,使得耐磨表层上的磁流体的性质改变,并且起到吸附磁流体的作用,减少了磁流体的流失,进一步的提升了磁流体的润滑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用于磁流体多场耦合润滑研究的摩擦副表面的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用于磁流体多场耦合润滑研究的摩擦副表面的组合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58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