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内置式后张拉钢筋混凝土电杆的生产工艺及电杆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95765.6 | 申请日: | 2021-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0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梁美富;陈爱君;陈拓石;梁红雪;潘军永;谢瑜晨;王晓;王晖;林伟;王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岭市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21/62 | 分类号: | B28B21/62;B28B21/30;B28B1/52;E04H12/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7 | 代理人: | 邵志 |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内置 式后张拉 钢筋混凝土 电杆 生产工艺 | ||
1.一种高强度内置式后张拉钢筋混凝土电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对于整根单杆,包括以下步骤:
1.1、在电杆梢部将若干个主筋(6)均匀焊接于在钢板圈(5)内侧,将张拉端组合锚具(2)设置于主筋(6)一端;
1.2、沿轴向方向将架立圈固定设置于主筋(6)内侧;
1.3、在电杆根部将主筋(6)与短筋(33)穿过限位盘(25)进行限位设置螺旋筋(15)在主筋(6)外以螺旋缠绕的方式进行定型;
1.4、在钢板圈(5)内部穿入若干根预应力钢绞线(1),架立圈内设有与预应力钢绞线(1)相同数量的架立圈空格(27),预应力钢绞线(1)位于架立圈空格(27)内,所有的预应力钢绞线(1)的一端穿过固定端组合锚具(19)的预应力钢绞线穿越孔(24);将主筋(6)与短筋(33)安装到位并抵于固定端组合锚具(19)肩部进行定位,沿全长在主筋(6)外围缠绕螺旋筋(15)初步制成钢筋笼;
1.5、在初步制成的钢筋笼外侧套上保护外壳(20)对支持点及杆根部进行保护;
1.6、将1.5得到的钢筋笼置入钢模,预应力钢绞线(1)的一端套入挤压锚(21),对预应力钢绞线(1)的一端进行固定;将所有的预应力钢绞线(1)另一端从组合锚具(2)的锥形锚孔(16)拉出,并将张拉端组合锚具(2)嵌入钢板圈(5),使预应力钢绞线(1)布置到位;
1.7、倒入混凝土浆料(9),合上钢模盖,在锥形锚孔(16)与预应力钢绞线(1)的缝隙内插入夹片(3),对预应力钢绞线(1)一端施加初始应力;将钢模整体吊入离心机离心,成型后吊离平衡放置,经3天自然养护后脱模,再自然养护21天;
1.8、待混凝土强度达70%后对预应力钢绞线(1)一端实施二次张拉,达到控制应力稳定持续一定时间后锚固,切除多余预应力钢绞线(1),并对两端填充封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内置式后张拉钢筋混凝土电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浆料原料包括水泥、砂、碎石、水、Ⅱ级粉煤灰、硅灰、高效减水剂、钢纤维,且各成分的重量比为1:1.6~1.92:2.1~2.49:0.33~0.35:0.22~0.24:0.08~0.09:0.02~0.03:0.1~0.12,其强度为C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内置式后张拉钢筋混凝土电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采用强度值1860~1960N/mm2高强度低松弛1000h≤4.5%、直径为9.50mm~17.80mm的无粘接1×7预应力钢绞线;所述主筋(6)与短筋(33)采用HRB400与HRB500普通钢筋其抗拉强度设计值360~435N/mm2、抗压强度设计值360~410N/mm2,其钢筋规格为∮14mm~∮16mm,相邻两级短筋(33)之间的长度差为2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内置式后张拉钢筋混凝土电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架立圈由外架立圈(10)与内架立圈(34)通过等分的连接钢筋(35)焊接成一体并形成容纳预应力钢绞线(1)的架立圈空格(27)。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工艺生产的高强度内置式后张拉钢筋混凝土电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岭市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岭市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57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