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射电镜样品台倾转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5359.X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3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鑫;段占京;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实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7/20 | 分类号: | H01J37/20;H01J37/26;G01N23/04;G01N23/20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谭云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射 样品 台倾转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射电镜样品台倾转结构,该结构包括框架以及框架内的驱动轴、连杆机构、弹性复位件、中空管和样品台,通过在框架的第一转轴上设置连杆机构,在框架的第二转轴上设置样品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驱动轴连接,另一端与样品台搭接,并将驱动轴设于框架的中空管内,驱动轴移动通过连接机构带动样品台倾转,实现样品台的倾转角度控制;连杆机构对样品台施加旋转力的同时,弹性复位件对样品台施加反向力,减小间隙配合的误差,提高样品台倾转稳定性,有效提高了对样品台绕轴倾转的精度控制。该样品台倾转结构加工、装配简单,结构紧凑,可实现透射电镜样品台倾转角度的精准控制,进而有利于实现高质量的原位观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射电镜样品台倾转结构。
背景技术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研究物质显微结构的科研设备,它具有超高的分辨率,已经成为材料表征的重要手段。对物理、生物、材料学、化学等诸多领域的进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TEM的分辨率已经能达到原子尺寸分辨率,如需获得很好的原子尺寸像,或在纳米尺度通过选区电子衍射花样确定材料的晶体取向,需要透射电子束沿着某一晶体方向入射,样品某晶体方向需要调整到与入射电子束平行,这就要求搭载实验样品的样品台具有角度旋转功能。样品以两个相互垂直的轴做欧拉旋转,确保样品旋转到合适的位置。对应到TEM样品杆,这两个轴分别是样品杆轴向α方向,垂直于样品杆轴向且通过样品平面的β方向。其中α方向的转动由TEM测角台带动杆身旋转实现,而β方向的旋转则由样品杆提供。
目前实现β角倾转的方法有:1)曲轴连接:此方式通过前端镶有宝石小球的曲轴旋转带动样品台沿β轴上下摆动,主要缺点是零件加工较为复杂,且体积较大。2)压电式驱动:现有技术中提出使用压电材料的切变力作为驱动,直接带动转轴的旋转实现β倾转。此方式较为直接,且倾转角不受结构限制,但安装与信号控制问题是难题;
3)杠杆+导轨形式:现有技术中使用导轨限位结合连杆传动的方式实现β倾转,其结构简单,但由于机械装配间隙的存在,可能造成观察样品的晃动。
针对以上问题,亟需一种加工、装配简单,结构紧凑,稳定可靠的样品台倾转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射电镜样品台倾转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样品台倾转结构复杂,倾转精度不易控制的缺陷,实现对样品台倾转角度的精准控制,提高样品台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射电镜样品台倾转结构,包括:
框架,具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内设有沿所述中空管轴向移动的驱动轴;
以所述第一转轴为倾转轴心的连杆机构;
以所述第二转轴为倾转轴心的样品台;
所述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样品台搭接,由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连杆机构对所述样品台施加使所述样品台倾转的第一作用力;
弹性复位件,与所述样品台连接,对所述样品台施加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二作用力与所述第一作用力方向相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倾转臂和转接件,所述倾转臂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转接件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样品台搭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支臂具有第一接触端,所述样品台具有第二接触端,所述第一接触端与所述第二接触端接触,并对所述第二接触端施加所述第一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接触端为设于所述第二支臂自由端部的拨杆,所述第二接触端为设于所述样品台靠近所述第二支臂一端的悬臂,所述悬臂具有悬臂平面,所述拨杆与所述悬臂平面接触,以施加所述第一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夹角为100-15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实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百实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53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