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以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88202.4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3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铁也;圆山拓行;川上阳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5/14 | 分类号: | C09K5/14;C01B32/16;C01B32/168;C01B32/159;H01L23/373;H01L23/42;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复合材料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备:具有表面及背面的固定片、以及在固定片的表面及背面这两面埋入或接合的碳纳米管阵列片。
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680074146.8、申请日为2016年12月28日、 发明名称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以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申请要求2015年12月28日在日本提出 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256720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以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 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技术:在电子器件与散热器(heat sink)之间配置导热 性材料(ThermalInterface Material;以下称为TIM),使电子器件与 散热器之间的间隙减小,将从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高效地向散热器传 导。作为这样的TIM,已知有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高分子片材、以及 硅润滑脂等。
但是,高分子片材无法充分地追随电子器件及散热器表面的微小 凹凸(表面粗糙度),存在因该微小凹凸而在电子器件与散热器之间 产生空隙的情况,限制了导热率的提高。
另外,硅润滑脂虽然能够追随电子器件及散热器表面的微小凹 凸,但是存在因反复的温度变化而泵出(pump out)(从电子器件与 散热器之间流出)的情况,难以长期确保TIM的导热性能。
因此,希望获得一种TIM,其能够追随电子器件及散热器表面的 微小凹凸,并且能够长期确保导热性能,当前正在研究将碳纳米管(以 下称为CNT)用于TIM。
例如,有人提出了一种热界面衬垫(pad),该热界面衬垫具备基 板、以及在基板的两面呈阵列状配置的CNT(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样的热界面衬垫是通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使CNT在基板的两 面生长来制造的。并且,在这样的热界面衬垫中,因为是在基板的两 面配置有CNT,所以能够使该CNT追随电子器件及散热器的表面的 微小凹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表2015-5269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热界面衬垫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使CNT 在基板的两面生长来制造的,因此无法充分地确保基板与CNT的粘 接强度。因此,若将热界面衬垫作为TIM使用,则存在CNT从基板 脱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确保热界面衬垫的导热性能,另外, 存在脱落的CNT引起电子器件等的短路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追随对象物表面的 微小凹凸且能够抑制碳纳米管脱落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第一发明)
本发明(1)包括一种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该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具备:具有表面及背面的固定片、以及在所述固定片的表面及背面这 两面埋入或接合的碳纳米管阵列片。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备碳纳米管阵列片, 所以能够在使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与对象物接触时,使碳纳米管阵列片 的多个CNT追随对象物表面的微小凹凸。
另外,因为碳纳米管阵列片在固定片的表面及背面这两面埋入或 接合,所以能够抑制碳纳米管阵列片具有的CNT从固定片脱落。
本发明(2)包括上述(1)所述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所述碳纳 米管阵列片的平均体积密度为50mg/cm3以上。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碳纳米管阵列片的平均体积密度在上述下 限以上,所以能够提高碳纳米管阵列片的导热率,进而,能够提高碳 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导热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82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区稀土开采后初步选矿设备
- 下一篇:一种污染土壤修复实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