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海温差阈值的海上云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82319.1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2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崔鹏;王素娟;王维和;贾树泽;肖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F17/18;G06F17/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张朝元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海温 阈值 海上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海温差阈值的海上云检测方法,该方法为:将全球地表分为7种类型,采用12个云检测分类器,假设各分类特征下云检测条件概率相互独立,得到全球贝叶斯云检测结果;针对贝叶斯云检测得到的晴空海洋像元,利用分裂窗亮温、卫星天顶角和回归系数根据公式计算极轨气象卫星MERSI反演海温;根据MERSI仪器特性,设定温度阈值,反演海温和高精度分析场海温时空匹配、投影插值后,逐像元动态比对进行进一步云检测确认。本发明基于海温差阈值的海上云检测方法采用朴素贝叶斯云检测,计算简单快捷,相较阈值云检测方法,贝叶斯方法得到的云检测概率分布更加平滑,提高了海洋上云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象遥感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海温差阈值的海上云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风云三号D星(FY3D)是我国第二代极地轨道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dium Resolution Spectral Imager-II,MERSI II)作为关键可见光红外波段成像仪器,共有25个成像波段,波段中心波长光谱范围(0.412~12.0μm)。其中,中心波长为3.8μm的中波红外通道和中心波长分别为10.8μm和12.0μm的长波红外通道即分裂窗通道可用于估计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FY3D/MERSI SST反演精度不仅高度依赖于MERSI仪器的性能、定位精度和定标的精度,还依赖于其上游产品——云检测产品的精度。SST算法和云检测算法是密不可分的,海温/云检测算法齐头并进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云检测提供可靠的“确信云”像素标识,这样,SST的算法就不必考虑云检测。
云检测在遥感应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质量对定量产品的反演有很大的影响。SST产品需要高精度的云检测信息,在晴空无云情况下才能得精确的SST反演。由于进入卫星的辐射常常受到云的污染,为了获得精确的SST,云检测就成了红外卫星遥感反演SST所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
专利CN104820250B公开了一种极轨气象卫星VIRR海洋上云检测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利用海温的气候变化规律及VIRR卫星探测仪器的长时间序列的匹配统计信息,根据卫星遥感仪器的实际光谱特性、星载运行情况和定标更新情况,确定适用的海温回归系数,设定温度阈值,对卫星VIRR观测的海洋目标通过定量计算进行有云或晴空海洋像元的判识,但是存在计算过程过于复杂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海温差阈值的海上云检测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海温差阈值的海上云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数据读取和预处理,读取极轨气象卫星MERSI 的L1B和GEO数据,进行物理量转换;读取NWP、OISST等数据,进行辐射传输计算;
S2 朴素贝叶斯云检测,将全球地表分为7种类型,采用12个云检测分类器,假设各分类特征下云检测条件概率相互独立,得到全球贝叶斯云检测结果;
S3根据MERSI仪器特性,构建长时间序列匹配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海温反演所需的回归系数a0~a3;
S4 海温动态反演,根据公式计算极轨气象卫星MERSI反演海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未经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23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