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82112.4 | 申请日: | 2021-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3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之良;龙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08;F02M35/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发动机 排气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安装在预设位置处,所述预设位置是根据进气温度畸变程度确定的,并根据所述进气温度畸变程度设置所述排气管的轴线中的圆弧线长度和半径;进气口,与所述排气管间隔预设距离进行布置;阻流板,安装在所述进气口的下沿,用于阻止前侧的流场分离涡进入所述进气口;本发明经科研试飞验证,确定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直升机喘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与气动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发动机进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某直升机受平台发动机布局限制,只能采用了侧向进气和侧向排气的气动布局,此种布局进、排气系统距离较近,在某些飞行状态下。如右后侧飞,发动机进气容易受到尾气的影响,造成过大的温度畸变,另外由于机身宽度大于动力舱平台,致使直升机前飞时进气畸变过大,而这两种畸变都会造成发动机喘振,影响直升机使用安全。
因此,本发明在直升机平台限制约束下,通过排气管和阻流板设计,改善了发动机进气环境,降低了畸变水平,有效的解决了喘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
排气管,安装在预设位置处,所述预设位置是根据进气温度畸变程度确定的,并根据所述进气温度畸变程度设置所述排气管的轴线中的圆弧线长度和半径;
进气口,与所述排气管间隔预设距离进行布置;
阻流板,安装在所述进气口的下沿,用于阻止前侧的流场分离涡进入所述进气口。
优选地,根据涡流强度、涡流影响范围和压力畸变数据来确定所述阻流板的高度和安装位置。
优选地,所述进气温度畸变程度、所述涡流强度、所述涡流影响范围和所述压力畸变数据是根据CFD方法分析各种飞行状态下直升机进气流场特征得到的。
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为800-900mm。
优选地,所述阻流板的几何构型是流线型曲面,所述阻流板的展开面的形状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阻流板的宽度与所述进气口的宽度相同,所述阻流板的高度为300-400mm。
优选地,排气管的表面由所述轴线沿轮廓线扫略而成,所述轴线为平面多段曲线,所述平面多段曲线包括直线段和圆弧。
优选地,所述轴线所在平面与动力舱平台平面夹角为35°-40°,所述直线段的长度为300-350mm,所述圆弧的半径为600mm,圆心角为35°-40°。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经科研试飞验证,确定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直升机喘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排气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轴线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阻流板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计流程图;
其中,1-进气口、2-排气管、3-阻流板、4-轴线、5-轮廓线、6-圆心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本发明属于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与气动设计领域,基于被动流动控制技术,减少发动机进气温度畸变指数和压力畸变指数,从而降低直升机发动机喘振风险出现几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直升机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减少或避免发动机出现喘振问题,保障发动机正常使用年限,提升直升机使用安全性和典型任务剖面下的直升机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21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