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冶炼熔渣粒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82099.2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4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代文彬;陈曦;祁永峰;陈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9/00 | 分类号: | B02C19/00;B02C23/18;B02C23/02;B01J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何冲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冶炼 熔渣粒 化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冶炼熔渣粒化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具有粒化腔和输入口,输入口和粒化腔连通,输入口处用于沿预设的输送方向输入物料;第一粒化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粒化腔内,第一粒化轮位于输入口的下方,且第一粒化轮的轴线相对于输入口位于输送方向的前方;第二粒化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粒化腔内,第二粒化轮位于第一粒化轮的下方,且第二粒化轮的轴线相对于第一粒化轮的轴线位于输送方向的前方,第二粒化轮用于接收第一粒化轮落下的物料;喷淋部,喷淋部设置在粒化腔内,以对粒化腔中的物料进行冷却。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简化装置结构的同时提高物料粒化效率和粒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冶炼熔渣粒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各种金属产量日益增多,冶炼物料水淬粒化法作为提高物料处理效率、固渣粒化性能和产业应用领域的有效方法之一,已逐渐受到重视。其基本原理是将液态熔渣直接倒入水池或通过喷水冷却方式,实现熔渣快速冷却凝固,以在固渣中保留高温状态时的玻璃体结构,提高固渣潜在活性,提高在水泥、混凝土、水泥制品等建材领域的应用量。同时,更为主要的是,该种处理方法工艺简单,熔渣既可实现快速降温,核心设备占地小,运行能耗和成本低,同时还不会对冶金主生产流程产生大的影响,是冶炼企业常用的熔渣处理方式。
但现有技术中的熔渣粒化装置或熔渣粒化方法仍存在粒化效率低、粒化效果差以及装置结构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冶炼熔渣粒化装置,以在简化装置结构的同时提高物料粒化效率和粒化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冶炼熔渣粒化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具有粒化腔和输入口,输入口和粒化腔连通,输入口处用于沿预设的输送方向输入物料;第一粒化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粒化腔内,第一粒化轮位于输入口的下方,且第一粒化轮的轴线相对于输入口位于输送方向的前方;第二粒化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粒化腔内,第二粒化轮位于第一粒化轮的下方,且第二粒化轮的轴线相对于第一粒化轮的轴线位于输送方向的前方,第二粒化轮用于接收第一粒化轮落下的物料;喷淋部,喷淋部设置在粒化腔内,以对粒化腔中的物料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第二粒化轮的转动方向和第一粒化轮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一粒化轮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粒化轮的径向尺寸,第一粒化轮的轴向尺寸小于第二粒化轮的轴向尺寸,第一粒化轮的转速大于或等于第二粒化轮的转速。
进一步地,喷淋部包括第一喷淋部、第二喷淋部和第三喷淋部,第二喷淋部和第三喷淋部均设置在粒化腔的侧壁上,第一喷淋部设置在粒化腔的顶壁上。
进一步地,箱体包括主体和安装部,安装部位于主体的腔体的顶部,安装部和主体之间形成的腔体为粒化腔,第一喷淋部设置在安装部朝向粒化腔的一侧,第二喷淋部的多个喷嘴分布在主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侧壁上,第三喷淋部的多个喷嘴分布在主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安装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方向和输送方向相同,第一喷淋部的多个喷嘴分布在多个倾斜面上,第一喷淋部的多个喷嘴的喷淋方向垂直于倾斜面,以喷淋经过第一粒化轮和第二粒化轮的物料。
进一步地,第二喷淋部的多个喷嘴设置在第一水平面上,第三喷淋部的多个喷嘴设置在第二水平面上;第二粒化轮的轴线位于第一水平面内,第二水平面位于第一粒化轮和第二粒化轮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喷淋部的多个喷嘴的轴线和水平面之间均具有夹角,第二喷淋部的多个喷嘴的喷淋方向朝向斜上方设置;第三喷淋部的多个喷嘴和第二喷淋部的多个喷嘴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粒化轮包括第一转轴和多个叶片,多个叶片分布在第一转轴的周向上;第二粒化轮包括第二转轴和多个叶片,多个叶片分布在第二转轴的周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2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