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合成鞣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9896.7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5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西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0 | 分类号: | C08F283/00;C08F220/06;C08F220/18;C08F220/46;C08G18/66;C08G18/48;C08G18/42;C08G18/32;C08G18/12;C14C3/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殷娟 |
地址: | 512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合成 鞣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合成鞣剂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二元醇、二异氰酸酯、阳离子型扩链剂的缩聚反应制备得到能溶于水的阳离子预聚体;正向乳化后得到种子乳液;向其中滴加(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过硫酸盐水溶液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再使用35%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最后制得改性合成鞣剂;本发明的改性合成鞣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阳离子性的聚氨酯分子链引入阴离子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分子链,形成互穿网络式结构,使普通的合成鞣剂的鞣性和鞣制效果产生质的变化和飞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鞣剂制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改性合成鞣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鞣剂与复鞣剂是皮革生产过程中两类关键性皮革鞣制化学品,鞣制该类化学品可以与胶原的各种官能团产生物理及化学的结合,促使生皮变性成为皮革,使裸皮收缩温度的提高,皮革的物理机械强度和耐热、耐微生物、耐化学试剂作用等能力的增强,改善皮革身骨、手感等感官性能和使用性等。
其中复鞣又称制革过程中的“点金术”。制革生产中应用的的复鞣剂种类繁多,根据它们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复鞣剂、有机化合物复鞣剂和金属鞣剂三大类。若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无机盐复鞣剂、植物鞣剂、芳香族合成鞣剂、氨基树脂鞣剂、醛鞣剂、乙烯基类聚合物鞣剂等。合成鞣剂和树脂鞣剂以其原料广泛、性能优异等特点备受青睐。国内现阶段用量较大的树脂鞣剂有氨基树脂鞣剂、丙烯酸树脂鞣剂等。氨基树脂鞣剂具有良好的助染和促进油脂吸收特点,但存在游离甲醛含量高,且容易持续释放甲醛等问题。丙烯酸树脂鞣剂与皮革结合能力强,有良好的选择性填充,对阴离子染料有很好的匀染性,耐光、耐老化,此外还能促进铬的吸收。其缺点主要体现在败色,深色革尤为突出;使革粒面变粗,革身僵硬,耐折牢度下降。
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的杂化树脂结合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树脂类的特点,应用上呈现性能互补。然这类树脂多见于涂饰应用,以亲水单体为主的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的杂化树脂鲜见报道。这是因为在后期的自由基聚合过程中,若亲水单体为主,常常会发生絮凝沉淀,进而无法得到分散良好、稳定的成品。因此,开发综合性能好、环境友好、不败色、轻塑感复鞣剂及其鞣制应用方法,是皮革行业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合成鞣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阳离子性的聚氨酯分子链引入阴离子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分子链,形成互穿网络式结构,使普通的合成鞣剂的鞣性和鞣制效果产生质的变化和飞跃。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改性合成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改性合成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聚氨酯预聚体备用
(1)在反应器中加入100份二元醇和26~60份二异氰酸酯,进行持续搅拌;
(2)升温至60~65℃,加入0.05份催化剂,缓慢升温至80~90℃反应2小时;降温至60~70℃,加入5~11份阳离子型扩链剂,反应1~2h后加入冰醋酸中和,得聚氨酯预聚体;
第二步、制备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备用
将聚氨酯预聚体在15~20分钟内压入预先冷冻至10~15℃的低温水中,快速分散40~60分钟,再缓慢搅拌1~2小时,得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液;
第三步,制备改性合成鞣剂
(1)将聚氨酯预聚体乳化形成丙烯酸(酯)聚合的种子乳液,固含量20~30%,使用乙酸调节至PH3.0~4.0;
(2)向反应器中加入50~150份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升温至80~90℃,同步滴加引发剂、100~200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且在2~4小时滴加完成,恒温30分钟后降温至40~50℃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3.5~5.5,固含量为20%~30%,得到改性合成鞣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西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西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98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