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纳米碳酸钙的膜及其制备工艺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6157.2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8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罗飞跃;常玉坤;赵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7/30;C09J123/14;C09J11/04;C09J11/06;C09J11/08;C08L23/08;C08L23/12;C08K3/26;C08J5/18;B29C69/00;B29C48/21;B29C55/14;B29L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恩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59 | 代理人: | 汪贺玲 |
地址: | 247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碳酸钙 及其 制备 工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纳米碳酸钙的膜及其制备工艺及装置,所述的膜包括基层,基层的内、外侧分设有粘接层和防护层,所述的粘接层:基层:防护层的厚度比例为(2‑2.5):7:(1‑1.5);所述的基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纳米碳酸钙20‑30份、乙烯丁烯共聚物20‑30份,二甲基乙酰胺5‑10份,交联剂2‑5份,改性剂2‑5份;所述的粘接层包括丙烯丁烯共聚物20‑30份,纳米碳酸钙5‑10份,单硬酸甘油脂3‑5份,脂肪醇聚醚酰胺3‑5份,交联剂1‑2份,改性剂1‑2份;所述的防护层包括乙烯丙烯共聚物20‑30份,均聚聚丙烯20‑30份,纳米碳酸钙5‑10份,交联剂1‑3份,改性剂1‑3份。本发明得到的薄膜质量高、柔韧性好,拉伸强度大,且采用本申请设计的装置制备(薄膜),成型稳定、平顺,生产质量高,合格产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级新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碳酸钙的膜及其制备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碳酸钙又称超微细碳酸钙、超细碳酸钙。由于碳酸钙粒子的超细化,其晶体结构和表面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普通碳酸钙所不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且粒径细而均匀、分布窄、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及分散性好、表面能高,使其在实际使用中体现了很多普通碳酸钙材料所不具备的更加优异的性能。纳米碳酸钙在薄膜行业具有应用,可改善薄膜母料的流变性,提高其成型性,具有增韧补强的作用,提高薄膜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热变形温度和尺寸稳定性。
现有的在薄膜技术领域,有个很难攻克的问题,就在满足刚度的前提下,其柔韧性不高,这样就导致在类似外包薄膜这类领域的膜使用质量不高,且使用寿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碳酸钙的膜及其制备工艺及装置,得到的薄膜质量高、柔韧性好,拉伸强度大,且采用本申请设计的装置制备(薄膜),成型稳定、平顺,生产质量高,合格产率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纳米碳酸钙的膜,包括基层,基层的内、外侧分设有粘接层和防护层,所述的粘接层:基层:防护层的厚度比例为(2-2.5):7:(1-1.5);所述的基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纳米碳酸钙20-30份、乙烯丁烯共聚物20-30份,二甲基乙酰胺5-10份,交联剂2-5份,改性剂2-5份;所述的粘接层包括丙烯丁烯共聚物20-30份,纳米碳酸钙5-10份,单硬酸甘油脂3-5份,脂肪醇聚醚酰胺3-5份,交联剂1-2份,改性剂1-2份;所述的防护层包括乙烯丙烯共聚物20-30份,均聚聚丙烯20-30份,纳米碳酸钙5-10份,交联剂1-3份,改性剂1-3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纳米碳酸钙的粒径为0.01-0.05μm。
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交联剂为苯基三乙氧基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改性剂包括纳米二氧化钛、羧甲基壳聚糖、钙锌稳定剂和纳米硅酸钠,该四者的比例依次为2:(1.5-2):(1.25-1.5);2。
基于上述配料,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碳酸钙的膜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粘接层原料经过配比,在第一干燥单元中干燥,再由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至挤出机的第一加热单元加热至熔融状态;基层原料经过配比,在第二干燥单元中干燥,再由第二输送装置输送至挤出机的第二加热单元中加热至熔融状态;防护层原料经过配比,在第三干燥单元中干燥,再由第三输送装置输送至挤出机的第三加热单元中加热至熔融状态熔融;第一加热单元的出料端设置430目-450目的过滤网,第二加热单元的出料端设置440目-460目的过滤网,第三加热单元的出料端设置430目-450目的过滤网;第一、第二、第三加热单元的出料端对应设置模头,所述的模头为三层模头,第一、第二、第三加热单元出料端的熔体从三层模头中汇合挤出,模头温度为245℃~255℃;
2)、熔体从模头挤出后,用压缩空气贴附到15℃~18℃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再进入水浴冷却,用压缩空气对冷却后的铸片进行除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61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商业金融信息实时交互系统
- 下一篇:一种出租车网约车信号交互方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