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运检配电设备的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1811.0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4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梁昌平;岳巧萍;刘军军;张逸文;高传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H02J13/00;G01S1/02;G01S1/68;H04L67/1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姜晓钰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联网 智能 感知 技术 配电 设备 监测 系统 | ||
1.一种基于利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运检配电设备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智能运检移动端、智能运检系统服务端;
所述智能运检系统服务端包括智能感知层、异构网络层、数据服务层、应用服务层;
所述智能感知层由多个不同类型的智能感知单元节点构成,所述智能感知单元的节点布置在各配电设备上,对各配电设备物理世界信息进行识别包括对各配电设备运行的状态、属性、周边环境的信息,并存储自身的基本信息,主动发送信息的感知单元向上传递信息或者被上层读取其信息;
所述异构网络层包括多个智能接口单元,所述智能感知单元提供的原始数据通过智能接口单元接入异构网络层,通过异构网络层解析智能感知单元的自描述属性信息并自动完成配置映射,将所述原始数据向数据服务层传输;所述异构网络层以光纤作为信息的物理通道,实现所述原始数据的传输;
所述数据服务层的数据服务中心对所述原始的分类分时存储、读取、归类、处理、判断和推送并生成报表,向所述应用服务层发布监测的越限告警,将所述原始数据和运检业务进行逻辑和物理上同时解耦,实现对智能感知单元实时感知到的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为所述应用服务层提供数据服务;
所述应用服务层将经过数据服务层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存储、挖掘、分析、提取,得到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各项运检业务的运检结果,通过运检结果得到各配电设备的故障等级并对故障进行风险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利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运检配电设备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感知层的智能感知单元包括摄像头、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智能湿度传感器、RFID系统、智能振动传感器、智能电流互感器、智能电压互感器、智能振动互感器组成的智能感知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利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运检配电设备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构网络层具有三个智能接口单元,其中一个智能接口单元连接摄像头、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其中另一个智能接口单元连接智能湿度传感器、RFID系统、智能振动传感器,还有一个智能接口单元连接智能电流互感器、智能电压互感器、智能振动互感器;所述智能感知单元提供的原始数据通过智能接口单元接入异构网络层,通过异构网络层解析智能感知单元的自描述属性信息并自动完成配置映射,将所述原始数据向数据服务层传输;所述异构网络层以光纤作为信息的物理通道,实现所述原始数据的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利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运检配电设备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系统具有RFID标签、阅读器以及计算机数据库,所述RFID标签为电子标签且为陶瓷材料制成;增加RFID标签与金属依附体之间的距离,并且在RFID标签与金属之间设置一层吸波材料来削弱金属对电磁波的影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利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运检配电设备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遗传GA算法优化RFID定位精确度首先随机初始参考标签的位置坐标,通过接收信号强度RSS值计算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测量距离,再通过优化阅读器与参考标签和待测标签之间的距离误差,估计出离待测标签最近的位置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18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