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T成像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54912.5 | 申请日: | 2021-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0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何张强;张腊梅;李俊英;李旺;吴后平;徐松;朱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3/046 | 分类号: | G01N23/04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朱文振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t 成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T成像装置,包括屏蔽机柜、多轴运动平台、射线源组件、探测组件、载物平台、X射线遮蔽板,所述多轴运动平台、射线源组件、探测组件、载物平台、X射线遮蔽板均位于屏蔽机柜内,所述多轴运动平台包括基座,所述射线源组件、探测组件均沿待测件长度方向滑动设于基座上,所述射线源组件包括多个射线源,所述探测组件包括多个探测器。本发明中,通过载物平台对待测件旋转固定并配合射线源组件和所述探测组件沿待测件长度方向同步移动可满足待测件不同断层的半圆周或整圆周等分扫描检测,提高了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CT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核燃料封装在数米长、不大于10mm粗的细长圆柱体包壳管中,封装后核燃料的包壳管加工精度、核材料形态及分布、核材料孔隙率、核材料与包壳的间隙和渗透、包壳端部密封等参数都会直接影响燃料的性能。工业CT不仅可以在无损条件下以图像形式直观地、清晰地显示物体内部细节的结构关系及缺陷状况,而且可实现物体内外部几何尺寸的高精度无损测量。与其它检测与测量方法相比,工业CT不仅能测得工件外部复杂的几何形状参数,还能在不破坏工件结构的情况下检测内部结构缺陷,测量内部结构的几何形状参数。
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 109953768 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多源多探测器结合的CT系统,包括:多套辐射成像装置、数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旋转机架、扫描床;其中,每套辐射成像装置包括一个探测器和一个对应的X射线源,所述多套辐射成像装置中至少两套的探测器为不同种类的探测器。通过基于不同探测器的多种辐射成像装置组合为一个多源多探测器的CT系统,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成像,提升CT成像综合性能,实现如互相校准、散射校正、去除伪影、系统图像优化设计等;同时通过控制不同辐射成像装置的配置和扫描方式,可用于不同需求的CT成像,结合不同类型探测器的辐射成像技术,实现大容积、多能量、多源精准超快CT成像。
但其无法满足核燃料棒的检测需求,首先采用立式旋转方式难以实现细长棒材的装卡和高精度检测,其次,对整个核燃料棒进行高精度检测耗时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细长棒材的高精度检测精度和效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CT成像装置,包括屏蔽机柜、多轴运动平台、射线源组件、探测组件、载物平台、X射线遮蔽板,所述多轴运动平台、射线源组件、探测组件、载物平台、X射线遮蔽板均位于屏蔽机柜内,所述多轴运动平台包括基座,所述射线源组件、探测组件均沿待测件长度方向滑动设于基座上,所述射线源组件包括多个射线源,所述探测组件包括多个探测器,所述待测件转动固定在所述载物平台上,所述载物平台可调的设于所述射线源组件和所述探测组件之间,多个所述射线源点和多个探测器中心点以及待测件的旋转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X射线遮蔽板设于探测组件中相邻两个探测器之间,所述多轴运动平台带动所述射线源组件和所述探测组件沿待测件长度方向同步移动对待测件进行X射线无损检测。
通过多个射线源和探测器的设置,在不增加总体结构尺寸的基础上,降低了射线源组件和探测组件移动的行程,并且每个对应的射线源和探测器对每个节距内的工件进行成像,减少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效率,通过载物平台可调的设置,使得成像的放大倍数可调,通过将X射线遮蔽板设置在探测组件中相邻两个探测器之间,在不影响放大倍数的前提下,消除了相邻的探测器的成像干扰,通过载物平台对待测件旋转固定并配合射线源组件和所述探测组件沿待测件长度方向同步移动可满足待测件不同断层的半圆周或整圆周等分扫描检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射线源组件包括第一射线源、第二射线源、第三射线源,所述第一射线源、第二射线源、第三射线源沿待测件长度方向依次线性排布,通过多个射线源的线性排布降低了射线源整体移动行程,降低了测量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49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