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道表面具有微织构的抗泥包钻头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50262.7 | 申请日: | 2021-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2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涛;武智;谢正森;朱金涛;李浪;李明;朱玉锋;赵益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10/55 | 分类号: | E21B10/55 |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具有 微织构 抗泥包 钻头 | ||
1.一种流道表面具有微织构的抗泥包钻头,包括上部设有若干个刀翼的钻头本体,相邻的两个刀翼与钻头本体外侧形成流道槽,其特征在于流道槽底壁上设有第一微织构,第一微织构包括在大于或等于流道槽底壁表面积50%的区域内离散分布的第一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表面具有微织构的抗泥包钻头,其特征在于流道槽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二微织构,第二微织构包括在大于或等于流道槽单侧表面积50%的区域内离散分布的第二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表面具有微织构的抗泥包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结构相同,第一凹槽的截面呈矩形,第一凹槽的深度和在垂直于岩屑流动方向上的宽度之比不大于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道表面具有微织构的抗泥包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的宽度介于25微米至60微米之间,第一凹槽的深度介于10微米至于20微米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和相邻的两个第二凹槽之间的间距均介于50微米至200微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表面具有微织构的抗泥包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结构相同,第一凹槽呈条形或正方形或圆形或十字形或半环形或正弦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流道表面具有微织构的抗泥包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二凹槽离散分布在小于或等于流道槽单侧表面积90%的区域内,第一凹槽离散分布在小于或等于流道槽底壁表面积90%的的区域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026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解体式可溶桥塞
- 下一篇:一种车路协同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