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LCC型无线充电系统充放电过程的优化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9211.4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3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韩克勤;李亚飞;钱科军;刘乙;张晓明;谢鹰;郑众;吕晓飞;武迪;古铭;吴克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7/06;H02J7/00;H02M3/335;H02M1/08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乔峰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lcc 无线 充电 系统 放电 过程 优化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用于LCC型无线充电系统充放电过程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直流母线侧的第一H桥、车载电池侧的第二H桥、第一传能线圈单元和第二传能线圈单元,所述第一传能线圈单元和第二传能线圈单元采用LCC谐振拓扑结构,所述第一传能线圈单元接入至所述第一H桥,并根据所述第一H桥的驱动向外输出无线功率,所述第二传能线圈单元接入至所述第二H桥,并将接收到电能通过所述第二H桥的整流向所述车载电池充电;
所述优化控制方法采用复合控制模式,其包括:
在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处于恒流充电时,保持所述第一H桥的内部移相角α1和第二H桥的内部移相角α2不变,调整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频率f以及两者之间的外部移相角以使得两侧H桥中的开关管为零电压开关;
在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处于恒压充电时,保持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频率f不变,所述第一H桥的内部移相角α1等于第二H桥的内部移相角α2,调整所述第一H桥的内部移相角α1、第二H桥的内部移相角α2以及两者之间的外部移相角以使得两侧H桥中的开关管为零电压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桥和第二H桥中同一相臂的两个开关管的驱动信号互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处于恒流充电时,所述第一H桥的内部移相角α1和第二H桥的内部移相角α2均为π保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桥和第二H桥的输出占空比为50%的方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处于恒流充电时,根据所述第一H桥和第二H桥输出电流小于零的区间,结合所述第一H桥和第二H桥的开关管实际零电压开关电流要求,得到开关时刻所需的最小死区时刻电流,由所述最小死区时刻电流确定最优的f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处于恒压充电时,所述第一H桥的内部移相角α1和第二H桥的内部移相角α2的调节范围均为[0,π],且α1=α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桥和第二H桥输出占空比小于50%的方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桥和第二H桥之间的外部移相角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H桥的内部移相角α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处于恒流放电时,所述车载电池作为电源,直流母线作为负载,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在谐振功率点工作,保持所述第一H桥的内部移相角α1和第二H桥的内部移相角α2不变,调整两侧H桥的工作频率f以及两者之间的外部移相角以使得两侧H桥中的开关管为零电压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能量传输方向由所述外部移相角控制,在所述车载电池两端的电压变化时,通过控制f、α1和α2对所述车载电池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的大小进行控制,以实现两侧H桥中的开关管为零电压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921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