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农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7709.7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9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丙义;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普渃斯派生态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4;B09C1/10;C12R1/085 |
代理公司: |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6 | 代理人: | 朱磊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菲***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土壤 修复 农用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农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所述农用微生物菌剂由芽孢杆菌菌种与保护剂组成的菌悬液、与菌悬液混合的载体组成并制成固态微生物菌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不高的问题。菌悬液与载体混合干燥的过程中,使用的载体为水稻秸秆,该载体可以有效保护芽孢杆菌菌种的芽孢,保证其活性的同时,实现了水稻资源的合理化应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固态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成本,提高了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农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和动物居住不可替代的环境因子,也是食物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在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污染土壤的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类获得充足且安全的食品,迫切需要研究并提出经济、高效、可行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实践证明,微生物菌剂的施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元素,其中的有益菌分泌赤霉素、生长素等活性物质,刺激、调节、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农作物增产。一些有益菌(如芽孢杆菌)还具有分泌抗生素类物质和多种活性酶的功能,能抑制或杀死致病菌,降低病害发生及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如可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耐寒、抗倒伏、防病及抗盐碱能力,同时还能有效预防作物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微生物菌剂施加在土壤中能够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和释放,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活化土壤中的潜在养分,改善土壤中养分的供应状况。目前关于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工艺,存在制备过程复杂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微生物的存活率不高,促生效果不明显,制约了微生物菌剂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微生物存活率不高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农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提升微生物菌剂中有效活菌数。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农用微生物菌剂,所述农用微生物菌剂由芽孢杆菌菌种与保护剂组成的菌悬液、与菌悬液混合的载体组成并制成固态微生物菌剂,所述芽孢杆菌菌种与保护剂的混合比例范围是100: 2-4,所述菌悬液与载体的混合比例范围是5-7:1,所得农用微生物菌剂中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为3.66亿/g。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用于土壤修复的农用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筛选菌种,对根际土壤中菌种筛选并鉴定获得芽孢杆菌菌株;
第二步、培养菌种,将芽孢杆菌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得到芽孢杆菌菌液;
第三步、制备菌悬液,将芽孢杆菌菌液与保护剂混合制备成菌悬液;
第四步、添加载体,将菌悬液与载体按比例混合得到混合物;
第五步、真空冷冻干燥,将第四步所得混合物预先冷冻,抽真空后制得固态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且所述农用微生物菌剂中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为3.66亿/g。
上述方法的所述第一步中,所述芽孢杆菌菌种自菊芋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筛选步骤为取菊芋根际土壤,加入0.09%灭菌生理盐水,恒温摇床振荡培养,制备土壤悬液,利用灭菌生理盐水依次10-3-10-5梯度稀释,充分混匀,吸取10-3-10-5梯度稀释液涂布至LB平板,28℃培养,挑选不同生长形态的单个典型菌落,经LB平板划线纯化,得到单个菌种,最后用80%甘油与菌种1:1混合后保存于-70℃冰箱备用。鉴定方法为获得的菌液经DNA提取、PCR扩增,使用的引物为细菌通用引物: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以及1429R(5-GGTTACCTTGTTACGACTT-3)。利用16S rDNA序列测序进行菌种鉴定,最终确定芽孢杆菌菌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普渃斯派生态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普渃斯派生态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77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