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和遮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及一种溶剂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6334.2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5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仁精密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7/38;C09J4/02;C09J4/06;C08L75/04;C08K3/22;C08J5/18;C09D183/12;C09D163/00;C09D133/04;C09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光 薄膜 制备 方法 双面 胶带 一种 溶剂 | ||
本发明公开了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和遮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及一种溶剂,包括: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遮光薄膜包括薄膜层、固定在所述薄膜层两侧的隔热层,以及固定在所述隔热层表面的第一遮光层与第二遮光层,所述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选择树脂材料作为薄膜层,利用热复合的方式将隔热层复合固定到薄膜层的两侧,热合时的温度为55‑65℃,热合使得压强为2‑3Mpa;之后在隔热层的两侧涂抹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本发明相对于对比文件而言,遮光薄膜包括薄膜层、隔热层、第一遮光层与第二遮光层,其强度韧性皆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且生成工艺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带领域,特别涉及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和遮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及一种溶剂。
背景技术
遮光胶带是具有遮光功能的黑色单/双面胶带,采用了印刷工艺制作的黑膜作为基材,有优良的遮蔽性及绝缘性,适用于LCD与背光源的固定,以及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等显示屏部件背光源边框的遮光、固定。
现有公开号为CN112708371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和遮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及一种溶剂。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遮光薄膜包括薄膜层和设置在薄膜层一侧或两侧的黑色油墨层,所述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选择油墨为热固型聚氨酯油墨,所述热固型聚氨酯油墨主要包括聚氨酯组合物和色浆,所述聚氨酯组合物包括聚氨酯树脂、苯类和酯类混合溶剂,如甲苯和二元酸酯混合物溶剂,所述二元酸酯混合物采用丁二酸二甲酯、戊二酸二甲酯或已二酸二甲酯,所述色浆包括黑色炭粉、分散剂、填料、附着力促进剂,所述分散剂采用毕克化学的Disperbyk-194分散剂,所述填料为钛白粉,所述附着力促进剂采用硅烷偶联剂类附着力促进剂;采用凹版印刷设备,烘箱长度为5M,凹版辊选择网孔150~300线,角度45~60°;涂布油墨时,采用丁酯、正己烷和甲苯中至少一种作为油墨的溶剂,设定所述烘箱温度为60~100℃,设定烘箱风速为5~20M/s,设定油墨粘度在温度为25℃时涂四杯粘度为10~30s,设定涂布速度50~300M/min,先对薄膜的一面进行第一层油墨印刷,印刷完成后,薄膜在设定温度50℃的循环老化室中熟化24h,得到油墨层1~2μm的单面印刷薄膜。
上述的专利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强度和韧性较差,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和遮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及一种溶剂,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遮光薄膜包括薄膜层、固定在所述薄膜层两侧的隔热层,以及固定在所述隔热层表面的第一遮光层与第二遮光层,所述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选择树脂材料作为薄膜层,利用热复合的方式将隔热层复合固定到薄膜层的两侧,热合时的温度为55-65℃,热合使得压强为2-3Mpa;之后在隔热层的两侧涂抹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之后在隔热层的表面高压喷涂第一遮光层,得到厚度在0.5-1um的第一遮光层,之后在第一遮光层的表面采用涂布的方式涂抹第二遮光层,设定涂布速度50-300M/min,并在40℃的循环老化室中熟化24h,得到厚度在1-2μm的第二遮光层。
较佳的,所述薄膜层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
较佳的,所述隔热层包括以下质量计组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20-30份,乙二醇2-4份、2020流平增稠剂5-8份、钛白粉2-5份,紫外线吸收剂UV-P1-2份,聚醚改性硅氧烷2-3份。
较佳的,所述第一遮光层为包括以下质量计组分: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50-60份、聚醚硅氧烷共聚物70-80份、颜填料20-25份、有机硅丙烯酸聚合物40-55份、增稠剂3-5份。
较佳的,所述第二遮光层为炭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仁精密材料(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凯仁精密材料(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6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装生产用快速密封打包的装置
- 下一篇:绑带结构和心肺复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