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电机负载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36000.5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7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杨杰;陆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英特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4 | 分类号: | G01R31/3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张红艳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机 负载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电机测试技术领域的一种新能源电机负载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平台、调节底座、测试架、负载调节组件,测试电机安装在调节底座上,调节底座可进行前后滑移调节,对不同型号的电机进行适应性安装,负载调节组件设置在传动杆之间,通过压力调控部件对挤压部件进行实时压力调控,挤压部件对传动杆的一端进行负载压力缓冲施加,负载调节组件通过摩擦力对测试电机进行负载力的加载,本发明适用于对新能源电机进行负载测试,通过该测试系统可得到新能源电机在不同负载时的温升、噪音、转速等数据,负载调节组件通过对向设置的摩擦片进行摩擦力的调控,实施负载力的线性调节,不需要停机进行负载修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机负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主要执行结构。新能源汽车中的燃料电池汽车FC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纯电动汽车EV三大类都要用电动机来驱动车轮行驶现有的电机测试系统。
对于一般的新能源电机负载测试是对待测电机加载一定量的载荷做长时间运转,对电机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但是在运转的过程中,电机的载荷的大小难以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进行实时调节,载荷的重新加载需要在停止运行后才能进行,使得整个测试的过程显得繁琐,且负载的调整范围有限,线性的负载调控迫切需要解决,对于不同型号的电机,例如对于不同的尺寸、高度的电机,需要根据电机输出轴的位置进行与负载端的传动轴进行连接,对于固定电机的机架位置就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通常需要进行单独设计测试平台,造成了研究测试资源的浪费,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能源电机负载测试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机负载测试系统,可以在电机运转时进行线性的负载加载,根据不同型号尺寸的电机均可统一适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机负载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平台,测试电机设置在所述测试平台上进行数据测试;还包括调节底座,所述测试电机安装在所述调节底座上,所述调节底座可进行前后滑移调节,对不同型号的电机进行适应性安装;测试架,所述测试架设置在所述测试电机的旁侧,对所述测试电机的物理数据进行检测;负载调节组件,所述负载调节组件设置在传动杆之间,通过压力调控部件对挤压部件进行实时压力调控,所述挤压部件对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进行负载压力缓冲施加,所述负载调节组件通过摩擦力对所述测试电机进行负载力的加载;
还包括柔性连接机构,所述柔性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测试电机的输出轴与传递负载力的所述传动杆之间,所述柔性连接机构由两个带盘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带盘之间若干个相等长度的柔性连接带组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带为皮质带或编织帘线带,其中一个所述带盘通过安装联轴器与所述测试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个所述带盘连接在传递负载力的所述传动杆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调节底座包括滑移基座体,所述滑移基座体的底部滑块可在滑轨上进行滑动,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测试平台上,所述滑移基座体与所述滑轨之间通过定位旋钮进行紧固。
作为优选的,所述滑移基座体上还安装有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有与电机安装部相吻合的组装台,所述组装台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电机固定架上,所述测试电机的电机安装部通过连接螺栓安装在所述组装台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负载调节组件包括两个对向设置的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盘体内部的摩擦片,两个所述盘体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传动杆上,通过两个对向设置的所述摩擦片进行摩擦力传递。
作为优选的,所述摩擦片由一级摩擦片、二级摩擦片和三级摩擦片组成,所述一级摩擦片、二级摩擦片均为环形摩擦片,所述三级摩擦片为圆形摩擦片,所述一级摩擦片、二级摩擦片和三级摩擦片从内向外依次同心设置,所述摩擦片的接触面从外部区域向中部区域逐渐向外侧进行延伸,且相邻的各个摩擦片体之间通过弹性铜片进行弹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英特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英特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60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