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的铝铸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3439.2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8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欣;何成;王开科;王宗江;杨柱石;游溢;廖杰;陈东娃;穆合塔尔江·伊斯马伊力;刘继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百年育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8 | 代理人: | 叶霖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铸件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的铝铸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包括工件夹持装置、漏气检测装置和吹气装置,所述工件夹持装置用于夹紧固定工件,并能够使工件的连接缝露出,所述吹气装置用于向密封的工件内部吹气,所述漏气检测装置的检测端贴合在工件的连接缝表面,并能够与工件的连接缝之间进行相对移动,移动的方向为工件连接缝的延伸方向;本发明不同于以往在水中浸泡检测铝铸件的气密性,而是在外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检测,能够在发现漏气点时及时进行标记,减少了出错的概率;本发明还能够通过具体的数值来反映漏气的情况,能够为铝铸件工艺改进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铸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的铝铸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铝铸件如铝铸件气缸壳等一些需要密封装配的壳体需要对其连接处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目前常使用的方式是将铝铸件壳体密封后浸泡在水中,在对铝铸件壳体内部通气,通过观察铝铸件壳体连接处有无气泡产生来判断铝铸件壳体的密封性是否良好,如专利号为“CN202021232703.4”,名称为“铝铸件自动检漏用设备”的专利文件中所采用的的方式,但是,这种检测方式因为是在水中进行的,所以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无法及时的对漏气点进行标记,只能事先记录,事后标记;
2、只能通过观察漏气处的气泡量来大致判断漏气情况,不能为工艺的改进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意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铝铸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能够及时的对漏气点进行标记,而且能够通过具体的数值来反映漏气量,为铝铸件的工艺改进提供意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的铝铸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工件夹持装置、漏气检测装置和吹气装置,所述工件夹持装置用于夹紧固定工件,并能够使工件的连接缝露出,所述吹气装置用于向密封的工件内部吹气,所述漏气检测装置的检测端贴合在工件的连接缝表面,并能够与工件的连接缝之间进行相对移动,移动的方向为工件连接缝的延伸方向;
所述漏气检测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外壳,该外壳内部为中空且在下端侧壁上开设有检测口,在外壳内部对应设置有转动盘和固定盘,固定盘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上,转动盘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动,转动盘和固定盘之间留有插缝,且在转动盘和固定盘相对的一面上分别对应的设置有一圈环形滑槽,在环形滑槽内设置有一个小球,小球在转动盘的驱动下在环形滑槽内逆时针滚动;
所述漏气检测装置还包括探测杆,探测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探测杆的上端为直杆且插入转动盘和固定盘之间的插缝,探测杆的下端为弧形杆,探测杆在初始状态下,探测杆的直杆伸入环形滑槽之间,且此时小球位于直杆的直线方向上,探测杆的弧形杆下端与检测口的下端平齐;
在外壳的内壁上还固定有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是否有小球经过环形滑槽的上端;
在探测杆的直杆上还设置有用于判断漏气量大小的第二检测装置;
在外壳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对漏气点进行标记的标记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气囊,在探测杆的直杆顶端朝向环形滑槽圆心的一端设有弧形缺口,所述气囊沿弧形缺口分布且其边缘固定在探测杆的直杆上,在探测杆的直杆上还固定有用于检测气囊内部压力的气压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标记装置包括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固定段固定在外壳的外侧壁上,电动伸缩杆的活动段朝向待测工件的表面,在电动伸缩杆的活动段端部固定有标记笔头。
优选的,所述漏气检测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贴着工件的连接缝移动进行漏气检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架,在两个支撑架之间平行的固定有两根滑杆,在两个支撑架之间还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与滑杆平行,且丝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滑杆上滑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与丝杆螺纹连接,安装板的下端固定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漏气检测装置的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34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