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轴成型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32454.5 | 申请日: | 2021-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9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侠;成国发;任建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J5/02;B21J13/14;B21K7/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朱晓凯 |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悬架 控制 衬套 成型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轴成型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的顶面与顶板的底面均设置有模座;两个电动液压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液压推杆均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模座的顶面,所述模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模板,所述模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底垫,所述模座的顶面开设有垫槽;压模组件,所述压模组件设置在所述模板的顶面,用于压模,通过设置切割槽,当工作人员将锻造后的锻件放置在切割槽的内部后,再将顶板底面的第三模块和底板顶面的第三模块贴合在一起,从而使刀片可以对放置在切割槽内的锻件飞边进行切割,进而使该成型模具在锻造好锻件后可以除去锻件的飞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轴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例如公开号为CN203739131U的中国专利,其中提出了成型模具,该组件通过一母模,与所述公模相配合,并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分模面相对应叠置的第二分模面,且所述第二分模面上形成有与所述上模穴配合的下模穴、一连通至所述下模穴的浇注流道、以及一与所述注入流道相对应的冷料井,所述冷料井即位于所述浇注流道上并朝向所述母模内凹入而形成,例如公开号为CN213891425U的中国专利,其中提出了一种成型模具,该组件通过上下模合模时,导柱会穿入耐磨环套内实现上下模的定位;其次,当导柱周侧壁或耐磨环套内壁磨损时,将位于收纳环槽内的滑环固定在导柱底端,并将耐磨环套从定位槽内取下,此时在上下模合模时,滑环会穿入定位槽内实现上下模的定位,使得模具之间的定位作用得以延长,提高模具的定位稳定。
但目前的成型模具装置在将材料锻造成型后,无法对锻件的飞边进行切除,为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轴成型模具。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轴成型模具,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轴成型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的顶面与顶板的底面均设置有模座;两个电动液压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液压推杆均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底板顶面的所述模座的顶面,所述模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模板,所述模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底垫,所述模座的顶面开设有垫槽;压模组件,所述压模组件设置在所述模板的顶面,用于压模,压模组件包括若干个放置孔,若干个所述放置孔均开设在所述模板的顶面,若干个所述放置孔的内部分别活动套设有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的顶面设置有预锻组件,用于对棒料进行预成型,所述第二模块的顶面设置有终锻组件,用于对预成型的棒材进行终锻成型,所述第三模块的顶面设置有切割组件,用于对锻件飞边进行切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压模组件,压模组件可以对材料进行压模成型。
较佳的,所述电动液压推杆伸缩轴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顶板底面的所述模座的底面,所述顶板通过所述电动液压推杆和所述模座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底垫与所述垫槽活动套设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动液压推杆,当电动液压推杆在工作时,此时电动液压推杆的伸缩轴通过模座可以带动顶板进行移动。
较佳的,所述预锻组件包括: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开设在所述第一模块的顶面,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预锻块;若干个固定板,若干个所述固定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座的顶面,每两个所述固定板为一组,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和所述第三模块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固定板贴合在一起,所述连接槽内部的底面开设有两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固定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棒,所述固定棒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固定槽螺纹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预锻组件,预锻组件可以对材料进行预锻成型,从而便于后期对材料进行终锻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24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手运动路径模拟方法
- 下一篇:船用电缆/管路防火耐高温密封贯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