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6176.2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方明利;李洪;王雨艺;陈航;杨林峰;王翔;勾清亮;叶远红;邹佳;黄松;张祥雄;朱皓;何荣卜;张广梅;包航;唐婉莹;查双福;赵圆圆;刘天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A62B35/04;H04Q5/24;G08B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马建军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身事故 伤害 智能 报警 便携式 安全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包括,束缚组件,包括主体带、设置在主体带上的腰部带以及设置在主体带下端的腿部带;带电感应组件,设置在主体带后端的保护板、设置在保护板上的感应线圈以及设置在保护板上的蜂鸣器,所述主体带上设有通讯组件;以及,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设置在保护板上,实现穿戴方便,规避安全带易打结,工作人员易将腰部带、腿部带、主保绳混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
背景技术
(1)现有全身式安全带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①杆上人员失去安全监护时,杆上人员跨越障碍物时,一保和二保使用存在习惯性违章,杆上人员易失去保护不能有效预警;
②杆上人员登高作业时,线路突然来电无预警;
③常规全身式安全带不易穿戴,现场使用人员常出现带扣系错,肩带腰带难区分等情况;
④现有安全带功能单调,而现场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在逐步增加;
⑤杆上人员与地面人员沟通由于距离远、天气差、杂音大等原因,沟通质量低下;。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包括,束缚组件,包括主体带、设置在主体带上的腰部带以及设置在主体带下端的腿部带;带电感应组件,设置在主体带后端的保护板、设置在保护板上的感应线圈以及设置在保护板上的蜂鸣器,所述主体带上设有通讯组件;以及,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设置在保护板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保护组件包括设置在保护板上的压缩包、设置在压缩包内的气囊以及设置在压缩包上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闭合拉链,所述闭合拉链上设置有触发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触发件包括设置在压缩包上的水平传感器、与水平传感器相连的信号比对模块以及设置在压缩包内的气体发生剂存储罐,所述气体发生剂存储罐前端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与气囊相连。
作为本发明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闭合拉链包括设置在开口上的拉链带、与拉链带配合的锁块以及设置在锁块上的拉绳,所述压缩包内设置有缠绕筒,所述拉绳缠绕设置在缠绕筒上,所述缠绕筒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信号对比模块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讯组件包括蓝牙模块、与蓝牙模块相连的信号发出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上设置有处理模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蓝牙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器、与第一处理器中12引脚相连的第二处理器以及与第二处理器02引脚相连的若干电阻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腰部带上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包括第一连接带、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的互连板以及设置在主体带上的第二连接带,所述互连板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带配合的配合孔,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之间设有魔术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6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