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水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5500.9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9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浏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F02F7/00;F01M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唐攀 |
地址: | 40112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发动机 冷却 水道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水道结构,包括具有活塞孔的缸体,所述缸体上设有沿活塞孔周向环绕的缸体水套,所述缸体下端连接有曲轴箱箱体,曲轴箱箱体的侧部连接有曲轴箱箱盖,所述缸体上设有引入通道,该引入通道一端与所述缸体水套切线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曲轴箱箱体位置,所述曲轴箱箱体和曲轴箱箱盖的实体结构上成型有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内端与所述引入通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曲轴箱箱盖的外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外置管路设计在曲轴箱自身实体结构上,兼具有改善外观质量和对曲轴箱内部机油降温的双重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水道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决定着摩托车的性能,冷却系统能够保证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摩托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有风冷、水冷和油冷三种冷却方式。
在高功率高转速发动机中,水冷冷却系统应用比较广泛,水冷的原理是通过缸体水套中流动的水,带走气缸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达到降温效果。在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管路将冷却水引入缸体的冷却道内,而管路通常外置在曲轴箱箱盖的外侧,导致摩托车发动机位置的外观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水道结构,将外置管路设计在曲轴箱自身材料内部,不仅改善了外观质量,而且还可对曲轴箱内部机油降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水道结构,包括具有活塞孔的缸体,所述缸体上设有沿活塞孔周向环绕的缸体水套,所述缸体下端连接有曲轴箱箱体,曲轴箱箱体的侧部连接有曲轴箱箱盖,其关键在于:所述缸体上设有引入通道,该引入通道一端与所述缸体水套切线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曲轴箱箱体位置,所述曲轴箱箱体和曲轴箱箱盖上成型有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内端与所述引入通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曲轴箱箱盖的外部。
采用上述结构,将进入缸体之前的进水管路集成设置在曲轴箱箱体和曲轴箱箱盖上,即:进水通道,避免了在曲轴箱箱盖外侧安装外置的管路,可显著地改善外观质量,与此同时,集成设置在曲轴箱箱壁内的进水通道还可对曲轴箱内部的机油降温。引入通道将冷却水切向送入缸体水套内,能够保证冷却水在缸体水套内的流动性,使冷却更充分。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和第三通道段,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段设置在曲轴箱箱盖上,所述第三通道段设置在曲轴箱箱体上,所述曲轴箱箱盖和曲轴箱箱体在相互抵接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通道段由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合围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通道段包括沿曲轴箱箱体宽度方向延伸的水平段,水平段上垂直连接有纵向段,该纵向段向上延伸至所述引入通道的下端位置。发动机具有两组所述缸体,所述水平段上垂直连接有两组纵向段,两组所述纵向段在曲轴箱箱体的纵向平面内呈V型分布,并一一对应的与两组所述缸体的引入通道下端相连。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一组内置的进水通道实现了对两组缸体降温冷却,具有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合理的技术优势。
作为优选:所述缸体上端连接有缸头,所述缸头上设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下端与缸体水套连通,出水通道的中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安装通道,安装通道内装配有节温阀。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直接检测排出通道内部的水温,使得测温更精准。
作为优选:所述缸体与缸头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对应各个导流孔的位置均设有调流结构,所述调流结构具有止水拦截面,止水拦截面能够降低冷却水从缸体水套流入导流孔的流量,所述止水拦截面的面积大于等于0。采用上述结构,可以通过组合各个止水拦截面的截水面积,来改变缸体水套内冷却水的流动状态,从而保证缸体水套内所有的冷却水都能够流动起来,避免出现死水区域,达到优化冷却降温效果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55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