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种植地生物法改善连作障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5268.9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彭轶楠;季彬;王治业;祁宏山;席鹏;叶泽;杜津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4;A01N63/22;A01N63/27;A01N63/36;A01P3/00;C09K17/14;C09K101/00;C12R1/80;C12R1/40;C12R1/07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必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6 | 代理人: | 陈小东 |
地址: | 73003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种植 生物 改善 连作 障碍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种植地生物法改善连作障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玉米种植地生物法改善连作障碍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微生物菌株:侧孢芽孢杆菌C1TB‑11、短小芽孢杆菌C1TB‑17、恶臭假单胞菌C1GB‑15和灰黄青霉C1TF‑24;且侧孢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恶臭假单胞菌和灰黄青霉按体积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制成;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微生物斜面种子的制备;步骤二:微生物液体种子的培养;步骤三:菌株液体扩大培养;步骤四: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本发明通过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连作土壤中添加有益微生物菌群,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缓解玉米的连作障碍,增强抗土传病害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玉米种植地生物法改善连作障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辽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天然隔离条件好,是国内理想的制种基地,制种面积占全国39%,产量占全国43%,1999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最佳制种区。随着玉米制种面积的扩大,连作现象严重,导致了土传病害严重,玉米生长发育不良,极大地降低了产量与品质,这已成为制种玉米生产中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
连作障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根系产生自毒物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连作会显著改变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根际土壤中致病真菌数量增多、有益细菌含量减少,土壤微生物类型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过渡。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菌群对植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而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受到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根系分泌物包括影响植物自身和土壤微生物生长的化感物质,微生物利用化感物质转化成新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物在土壤中不断转化,进而形成一些特异性微生物,造成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紊乱,微生物生长代谢改变了土壤酶活性等根际生物学特性,进一步导致连作障碍发展和加剧。植物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包括有机酸、酚酸、萜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化合物等会造成土壤酸化,金属元素(特别是重金属)在酸化土壤中会被溶解、释放或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和磷等大量盐基离子被淋失,碱解氮含量随土壤酸化含量下降,土壤固钾能力下降;酸化土壤中细菌多样性下降、真菌增多,促使土传病原菌大量增殖,进而加剧病虫害发生。
以致病因子为靶标筛选高效促生防病抗逆有益微生物菌株,将获得的菌株制备成菌剂,该微生态制剂在改善植物连作障碍的同时又能达到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的效果。功能性微生物菌剂有效增加土壤中细菌丰度、减少真菌丰度,尤其是降低了土壤中致病的含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抑制土传致病菌的生长。但微生物菌剂中菌种种类和稳定性、微生物有效定植和安全性等问题仍制约着生物菌肥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玉米种植地生物法改善连作障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防治玉米连作障碍的问题;通过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连作土壤中添加有益微生物菌群,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缓解玉米的连作障碍,增强抗土传病害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玉米种植地生物法改善连作障碍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微生物菌株:侧孢芽孢杆菌C1TB-11、短小芽孢杆菌C1TB-17、恶臭假单胞菌C1GB-15和灰黄青霉C1TF-24;且侧孢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恶臭假单胞菌和灰黄青霉按体积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制成;
有效活菌数为:侧孢芽孢杆菌4.0×108cfu/g,短小芽孢杆菌4.0×108cfu/g、恶臭假单胞菌5.0×108cfu/g、灰黄青霉5.0×108cfu/g;其中,
所述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C1TB-11,于2021年9月9日保存于甘肃省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GSICC 328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52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