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形成微声薄膜谐振器空腔结构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4640.4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0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吴秀山;徐霖;崔佳民;姚玮;彭涛;闫树斌;朱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H03H3/02 | 分类号: | H03H3/02;H03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许佳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形成 薄膜 谐振器 空腔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快速形成微声薄膜谐振器空腔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基基体硅(101)上刻蚀出凹槽,在所述凹槽底部中形成第一牺牲层(104),在所述第一牺牲层(104)上方和所述凹槽内壁形成第二牺牲层(102),在所述第二牺牲层(102)中心形成第三牺牲层(103),然后在所述第三牺牲层(103)上形成支撑层(105);再于所述支撑层(105)上形成底电极(106),利用湿法腐蚀先去除所述第二牺牲层(102),再去除所述第一牺牲层(104)和所述第三牺牲层(103),最后在所述底电极(106)上形成压电层和顶电极,形成微声薄膜谐振器空腔结构;
所述支撑层(105)不能完全覆盖所述第二牺牲层(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形成微声薄膜谐振器空腔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8~1.1μm;所述第一牺牲层(104)的厚度为300~400nm;所述第二牺牲层(102)的厚度为200~300nm;所述第三牺牲层(103)的厚度为300~4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形成微声薄膜谐振器空腔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凹槽内壁形成的第二牺牲层(102)与凹槽周围的基体硅(101)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形成微声薄膜谐振器空腔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牺牲层(103)形成后将其磨至与周围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形成微声薄膜谐振器空腔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牺牲层(104)和所述第三牺牲层(103)的材料包括Si3N4或非晶硅;所述第二牺牲层(102)的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形成微声薄膜谐振器空腔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腐蚀选用的腐蚀液为碱性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形成微声薄膜谐振器空腔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105)的材料为Si3N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形成微声薄膜谐振器空腔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105)的厚度为200~300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形成微声薄膜谐振器空腔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第一牺牲层(104)、第二牺牲层(102)、第三牺牲层(103)、支撑层(105)、底电极、压电层和顶电极的方法包括磁控溅射法或气相沉积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46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