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4231.4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0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聂云杰;王元强;张翔;马涛;杨晓林;何迎利;蔡国龙;卢岸;曹光耀;葛红舞;赵华;陈民;张宇新;范镇淇;梁伟;李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俞翠华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密码 适用性 密钥 保护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拆毁模块,包括保护壳和防拆毁电路;所述保护壳用于包裹在密码芯片的外侧;所述防拆毁电路包括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和电池;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的共用端子分别用于连接到密码芯片上对应的自毁输入管脚,二者的常闭端子均与电池供电端相连,二者的常开端子均与板级地相连;
超声波控制模块,设于所述保护壳外侧,且用于与密码芯片的自毁输入管脚相连,当超声波控制模块监测到超声波控制模块与预设安装件之间的距离超出保护阈值或发生变化时,则发送自毁输入信号至密码芯片,使得密码芯片销毁密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保护壳使得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的弹片被压下,共用端子与常闭端子短路,密码芯片的自毁输入管脚监测到高电平,进入密钥保护状态;当保护壳被拆毁时,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的弹片被释放,共用端子与常开端子短路短路,自毁输入管脚监测到低电平,销毁密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控制模块包括6个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分别对准密码芯片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当任意方向的保护壳被拆毁,超声波控制模块会检测到超声波控制模块与预设安装件的距离发生变化,并发送自毁输入信号至密码芯片,使得密码芯片销毁密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系统还包括用于设置在密码芯片内部的SRAM存储器,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所述SRAM存储器由可充电电池供电,且存储有经预设密码算法加密后密钥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密码算法为SM1密码算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由金属材料制成。
7.一种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防拆毁模块监测包裹在密码芯片外侧的保护壳是否被拆毁,并利用密码芯片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销毁密钥;
利用超声波控制模块,监测包裹在密码芯片外侧的保护壳是否被拆毁,并利用密码芯片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销毁密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拆毁模块包括保护壳和防拆毁电路;所述保护壳用于包裹在密码芯片的外侧;所述防拆毁电路包括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和电池;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的共用端子分别用于连接到密码芯片上对应的自毁输入管脚,二者的常闭端子均与电池供电端相连,二者的常开端子均与板级地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密码芯片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销毁密钥,具体为:当保护壳使得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的弹片被压下,共用端子与常闭端子短路,密码芯片的自毁输入管脚监测到高电平,进入密钥保护状态;当保护壳被拆毁时,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的弹片被释放,共用端子与常开端子短路短路,自毁输入管脚监测到低电平,销毁密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提高密码卡适用性的密钥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控制模块包括6个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均设于保护壳的外侧,分别对准密码芯片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
所述利用密码芯片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销毁密钥,具体为:当监测到超声波控制模块与预设安装件之间的距离超出保护阈值或发生变化时,则发送自毁输入信号至密码芯片,使得密码芯片销毁密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42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相复合纳米粒子及制备摩擦起电薄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线智能门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