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线保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3190.7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8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魏鸣飞;董时舫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富计算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10 | 分类号: | G06F13/10;G06F9/4401;G06F8/3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王雷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线 保持 方法 装置 设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适用于数据信息处理领域,提供一种断线保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驱动模块,该方法包括:当外接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物理连接时,在驱动模块中创建第一逻辑单元和第二逻辑单元,应用软件依次经过第一逻辑单元和第二逻辑单元与外接设备进行应用数据的交互;若外接设备与终端设备断开物理连接,则删除第二逻辑单元,第一逻辑单元接收并缓存应用软件发送的应用数据;若外接设备恢复与终端设备的物理连接,则重新创建第二逻辑单元,并将第一逻辑单元缓存的应用数据经第二逻辑单元发送至外接设备。能够解决外接设备发生误插拔事件导致通讯中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信息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线保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虚拟串口驱动程序是我们日常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常会接触到的一类驱动程序,计算机上并没有相应的串口硬件,而是通过一个虚拟的串口驱动程序,在计算机上虚拟出若干个串口,以使应用软件利用虚拟串口对应的应用程序接口来访问应用平台。例如,当通过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主机箱上的接口连接外接设备(比如U盘)时,PC上的程序会通过虚拟串口驱动程序来实现PC与外接设备的交互。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的外接设备是属于热插拔和即插即用类型的设备,容易由于接触不良或者静电干扰等因素而发生误插拔事件,即由于外接设备与PC之间由于接触不良或者连接通路上有静电干扰使得PC误以为外接设备已经从PC的接口拔除,PC上的驱动程序检测不到该外接设备后,外接设备与PC之间的通讯会由于外接设备的拔除出现访问异常,进而导致通讯中断,即:当再次将拔除后的外接设备连接到PC后,PC会连接到一个新的设备,无法继续保持之前的通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线保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外接设备发生误插拔事件后出现访问异常导致通讯中断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线保持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驱动模块,终端设备中的应用软件通过驱动模块与外接设备进行应用数据的交互,上述方法包括:当外接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物理连接时,在驱动模块中创建第一逻辑单元和第二逻辑单元,应用软件依次经过第一逻辑单元和第二逻辑单元与外接设备进行应用数据的交互;
若外接设备与终端设备断开物理连接,则删除第二逻辑单元,第一逻辑单元接收并缓存应用软件发送的应用数据;
若外接设备恢复与终端设备的物理连接,则重新创建第二逻辑单元,并将第一逻辑单元缓存的应用数据经第二逻辑单元发送至外接设备。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断线保持方法中,当外接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物理连接时,终端设备中的驱动模块将会创建第一逻辑单元和第二逻辑单元,第一逻辑单元用于与终端设备的应用软件交互,第二逻辑单元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物理连接的外接设备进行交互,这样,终端设备的应用软件就可以依次经过第一逻辑单元和第二逻辑单元实现与外接设备之间的应用数据的交互。在外接设备与终端设备断开物理连接之后,驱动模块删除创建的第二逻辑单元,当应用软件与外接设备进行应用数据交互时,由于第二逻辑单元的删除,第一逻辑单元接收应用软件发送的应用数据,并将应用数据缓存在第一逻辑单元中。在外接设备恢复与终端设备的物理连接后,驱动模块将重新创建第二逻辑单元,以使第一逻辑单元缓存的应用数据经重新创建的第二逻辑单元发送至外接设备,这样当连接在终端设备上发生误插拔事件后,只要将外接设备恢复与终端设备的连接即可恢复与应用软件之间的应用数据交互,从而提升了应用软件与外接设备交互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因外接设备发生误插拔事件后出现访问异常导致通讯中断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当外接设备与终端设备的物理连接满足预设条件时,则删除第一逻辑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驱动模块检测到外接设备与终端设备断开物理连接,且应用软件已关闭与外接设备交互应用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富计算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百富计算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3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