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纤维纺织原料加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18797.6 | 申请日: | 2021-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0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干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干英 |
| 主分类号: | D06B21/00 | 分类号: | D06B21/00;D06B3/02;D06B23/22;D06B15/00;D06B23/20;D06B15/02;D06B1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纤维 纺织 原料 加工 工艺 | ||
1.一种合成纤维纺织原料加工工艺,该合成纤维纺织原料加工工艺采用如下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设有水洗腔(3)和上油腔(11),所述上油腔(11)位于水洗腔(3)的下方,所述机体(1)的两侧均设有与水洗腔(3)和上油腔(11)连通的烘干通道(15);
所述水洗腔(3)和上油腔(11)内分别安装有多个第一导向辊(5)和多个第二导向辊(13),所述机体(1)的顶部安装有卷绕合成纤维的放卷辊(2),所述合成纤维依次经过多个第一导向辊(5)后通过右侧烘干通道(15)进入上油腔(11)内,再依次经过多个第二导向辊(13)后通过左侧烘干通道(15)拉出机体(1);
所述水洗腔(3)的底部水平安装有中空加热管(10),所述机体(1)内安装有可向中空加热管(10)内通入气体的吹气机构,通入气体经中空加热管(10)加热后吹入两侧烘干通道(15)内,对合成纤维进行热风烘干;
所述水洗腔(3)和上油腔(11)内均安装有一对可错位移动的揉搓辊(6);
所述水洗腔(3)与右侧烘干通道(15)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有一对挤水辊(4),所述上油腔(11)与左侧烘干通道(15)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有一对挤油辊(17),所述一对挤水辊(4)和一对挤油辊(17)的下方均安装有吸液机构。
采用该合成纤维纺织原料加工装置生产合成纤维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合成纤维丝束卷绕在放卷辊(2)上,拉出丝束一端依次经过多个第一导向辊(5)后通过右侧烘干通道(15)进入上油腔(11)内,再依次经过多个第二导向辊(13)后通过左侧烘干通道(15)拉出机体(1);
S2、水洗腔(3)内注入清水没过水平状态的丝束,通过中空加热管(10)对清水进行加热,一对揉搓辊(6)错位移动对丝束进行揉搓,配合热水有效洗涤掉丝束上的残余单体;
S3、S2中水洗后的丝束经过一对挤水辊(4),将丝束内多余的水分挤出,通过设置吸液机构,能够间歇的吸附掉附着在下方挤水辊(4)上的水分,并将多余水分再次导入水洗腔(3)内;
S4、经S3挤水后的丝束通过右侧烘干通道(15),吹气机构持续向中空加热管(10)内吹入气体,在中空加热管(10)作用下变为热气吹向烘干通道(15)对丝束进行烘干;
S5、烘干后的丝束再次没入上油腔(11)的油剂内,一对揉搓辊(6)错位移动对丝束进行揉搓,能够使油剂完全渗入丝束内,再经一对挤油辊(17)将多余油剂挤出,最终再次烘干进行后续切断打包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纤维纺织原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机构包括安装在机体(1)内的通风道(7),所述通风道(7)位于水洗腔(3)和上油腔(11)之间,所述通风道(7)内安装有风机(8),所述通风道(7)的末端与中空加热管(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纤维纺织原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通道(15)内侧的内壁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烘干管(14),两侧所述烘干管(14)与中空加热管(10)的两端间均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烘干管(14)的侧壁设有多个出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纤维纺织原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两侧均设有与烘干通道(15)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安装有挡网(1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成纤维纺织原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同时带动两对揉搓辊(6)错位移动的揉搓机构,所述揉搓机构由驱动组件和弹性组件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合成纤维纺织原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机体(1)前侧内的安装腔(26),所述风机的输出轴(9)延伸至安装腔(26)内并固定有双头凸轮(27),所述安装腔(26)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滑槽(29),所述滑槽(29)内滑动安装有滑板(28),所述滑板(28)的一端延伸至安装腔(26)内并转动连接有与双头凸轮(27)相抵的滚轮,滑板(28)的另一端与滑槽(29)的内底部间通过第一弹簧(30)弹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干英,未经杨干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879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卫生自吸泵
- 下一篇:一种钽电解电容器加工用防堵塞编带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