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修复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7904.3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7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峰;申吉泓;何丽霞;高振华;柯坤彬;李松;涂洪涛;顾鹏;李源;林涵;周杭;张铨;田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A61H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赵慧斌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修复 女性 器官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辅助装置,包括修复装置底板,修复装置底板的中部开设有腿部伸出口,修复装置底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口,修复装置底板的下面固定安装有承重腿,修复装置底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辅助板,辅助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弹性按摩垫。该用于修复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辅助装置在使用时,脚踩动脚踏板使其左右偏移,活动块随着铁片一起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件上的弹性挤压块挤压在弹性按摩垫上,人体的盆底器官受到按摩从而促进了血液循环促进盆底器官下垂的修复工作,脚踏板向右偏移时会使得右边的线圈框产生电流,患者的右边开始进行按摩,从而使得左右轮流按摩促进了身体血液的流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修复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盆底器官如盆底肌的修复方法如下:提肛门运动是最简单的修复盆底肌的方法,提肛运动适合盆底肌轻微松弛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在排尿的时候可以多次的用肛门括约肌用力使得尿液中断,每天可以多次进行,提肛运动可以修复受损盆底肌,并且使得肌肉群的张力恢复,电疗盆底肌法,这种方法适合分娩导致的盆底肌受损,可以在分娩后的两个月内及时的来做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只适合盆底肌刚刚受损的初期,医生通过探头电流刺激阴道里的肌肉,达到被动训练阴道肌肉的目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医院里面来做,切记不要自行操作,非常严重的盆底肌脱垂,会使得患者正常的生活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大便小便无法自控的情况,但失去肌肉的支撑之后,也会出现内脏脱垂,严重的盆底肌受损可以采取手术疗法,通过手术来修复盆地肌肉群,从而使得盆底肌的支撑力恢复。
以上提到的三种治疗盆底肌的方法,适合不同年龄层以及不同的受损情况,受损较为严重而且年纪较大的话一定要咨询医生的建议之后再采取疗法,以免通过错误的疗法治疗后耽误宝贵的治疗时间,此外刚生完孩子在坐月子期间,也可以尝试做盆底操或运动法来让盆底肌对内脏的支撑能力得以康复
女性盆底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有尿道、阴道和直肠穿出,盆底组织对保持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位于正常位置起重要作用,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的薄弱将导致盆腔脏器脱垂,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造成盆腔器官下降移位引发器官的位置及功能异常,以外阴部块物脱出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排尿、排便异常,外阴部出血、炎症等,程度不等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女性手术盆底修复的工作尤为重要,所以现提出一种用于修复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辅助装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辅助装置,具备方便调节对女性盆底器官进行脱垂修复优点,解决了女性盆底器官脱垂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修复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辅助装置,包括修复装置底板,所述修复装置底板的中部开设有腿部伸出口,所述修复装置底板的左部与右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修复装置底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口,所述修复装置底板的下面固定安装有承重腿,所述修复装置底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弹性按摩垫。
优选的,所述辅助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内部开设有第二限位口。
优选的,所述辅助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螺线管,所述螺线管的外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靠近弹性按摩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片与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件,所述连接杆件靠近弹性按摩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挤压块。
优选的,所述修复装置底板的下方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的下面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外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脚踏板的左部与右部均活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前面固定安装有齿柱,所述驱动杆与修复装置底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未经昆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7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