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1150.0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6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飞;黄国华;谷再丰;赵金姊;孙财;李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7/02 | 分类号: | F25B27/02;F25B30/06;F23J15/06;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余热 深度 回收 利用 吸收 式换热 机组 | ||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机组包括烟气降温减湿模块、余热回收模块和冷凝水处理模块。所述烟气降温减湿模块包括烟气换热器和循环水箱,其中烟气换热器水平布置,烟气换热器上置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和循环水进口,烟气换热器内腔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循环水进口相连接的喷淋装置,循环水箱的出水口经余热循环水泵连接至余热回收模块;所述冷凝水处理模块为自动加药装置,自动加药装置连接至循环水箱。本发明能利用锅炉热水或蒸汽驱动换热机组,回收烟气余热后加热锅炉补水或热网回水,显著改善锅炉排烟的湿烟羽现象,提升锅炉的热效率,具有应用范围广、施工难度不大、占地相对小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装置,具体用于燃料为燃煤、燃气的热水或蒸汽锅炉的烟气消白及余热利用的场合。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煤炭应用各领域最广泛采用的脱硫系统为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在该系统中烟气经喷淋、脱硫等工艺后温度从脱硫系统入口的110~130℃左右最终降低到50℃左右,烟气蕴含大量的潜热。且烟气经湿法脱硫后为饱和湿度烟气,当大气环境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限制时,出口饱和湿度烟气和大气混合时,水蒸气结露形成小液滴,便成了可视的白雾,俗称“白烟”或“羽雾”。
目前国内运行的天然气锅炉排烟温度一般在80~150℃。每1立方米天然气燃烧后可以产生1.55公斤水蒸气,且大量水蒸汽聚集在低空,导致了相对湿度的提高,对雾霾的形成和加重产生影响。而 1公斤水蒸气在 20℃完全冷凝释放的汽化潜热为 2453KJ。因此,将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提取利用是提高锅炉效率的关键。
现有的余热回收设备多为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存在间壁换热热阻,传热系数低,烟道阻力大,对烟气中潜热回收比例相对较低,余热回收后的烟温仍具有较高的温度。常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多为立式逆流换热塔,对烟囱周围空间要求较高,多不便于摆放。
中国专利 CN201410012655.0提出了一种喷淋吸收式燃气烟气余热回收的方法及装置, 但是驱动热源主要依赖燃气或高温烟气,且仅能回收燃气烟气的余热,有一定的应用局限。
中国专利 CN201710345855.1提出了一种燃煤热水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及其方法。此系统包括锅炉、锅炉脱硫塔、热水型吸收式热泵、烟气-水换热器及动力设备;驱动热源为燃煤锅炉热水。但由于此系统是由吸收式热泵机组、烟气换热器等多个不同的部分组合而成,其占地面积较大,并且对于施工的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它能利用锅炉热水或蒸汽驱动换热机组,回收烟气余热后加热锅炉补水或热网回水,显著改善锅炉排烟的湿烟羽现象,提升锅炉的热效率,具有应用范围广、施工难度不大、占地相对小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结构特点是,它包括烟气降温减湿模块、余热回收模块和冷凝水处理模块。所述烟气降温减湿模块包括烟气换热器和循环水箱,其中烟气换热器水平布置,烟气换热器上置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和循环水进口,烟气换热器内腔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循环水进口相连接的喷淋装置,循环水箱的出水口经余热循环水泵连接至余热回收模块;所述冷凝水处理模块为自动加药装置,自动加药装置连接至循环水箱。
在上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冷凝器、发生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它还包括溶液泵、冷剂泵、溶液热交换器和水水换热器;蒸发器的水路出口经管路连接至烟气换热器的循环水进口,余热循环水泵的出水分别连接至水水换热器和蒸发器;所述余热回收模块的循环系统分为外部带压流路、内部带压水路和内部真空回路,所述外部带压水路为并联的两路,一路依次经过吸收器和冷凝器,另一路经过水水换热器;或者外部带压水路依次经过水水换热器、吸收器和冷凝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1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