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联电缆直通接头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10331.1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4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廉宏程;吕殿泉;罗继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H01R43/02;H01R43/20;H01R13/6581;H02G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杨志林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 电缆 直通 接头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电缆直通接头制作工艺,包括剥线、模具预备、导体焊连、内屏蔽恢复、绝缘添加和外屏蔽处理步骤,两个对半加热交联模具夹抱收型即可得到接头内屏蔽层,接头内屏蔽层与电缆内屏蔽层过渡平滑,接头内屏蔽层的外周壁平整,接头内屏蔽层稳定地发挥屏蔽作用,电缆接头可靠;往预定结构但又可弹性鼓胀的约束模具挤注绝缘胶料,绝缘胶料在挤注过程中按照约束模具结构所给定的压力去延流和膨胀,无需加压机,无需监控压力,减少工艺设备占用的现场空间,保证接头内屏蔽层及添加绝缘的成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特别涉及一种交联电缆直通接头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电网、工业区电网及充电桩电网的蓬勃发展,交联电缆的铺设不断扩大。交联电缆结构简易,但绝缘性能好、载流量大,交联电缆逐渐占据着电网电缆的大份额。电网扩大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交联电缆进行串联连接。
目前的交联电缆直通接头工艺,统一采用挤注机和成型模具,挤注成型接头内屏蔽层和添加绝缘(接头绝缘层)。该种现有工艺需要通过压力传感器及加压机来严控挤注压力,使用较多较大的工艺设备,所有工艺设备占据较大的现场空间,工艺设备较多也不利于拆装和操控,且压力的浮动较难严格控制,接头制作工艺相对较为复杂,接头质量很难保证,直通接头安全可靠性亟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交联电缆直通接头制作工艺,能够提升直通接头可靠性,简化工艺设备、简化作业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交联电缆直通接头制作工艺,包括剥线步骤、模具预备步骤、导体焊连步骤、内屏蔽恢复步骤、绝缘添加步骤和外屏蔽处理步骤;
剥线,使电缆导体、电缆内屏蔽层、电缆绝缘层和电缆外屏蔽层按照阶梯状分布的方式裸露;
模具预备,约束模具提前套于电缆,所述约束模具由硅胶制成;
导体焊连,两电缆导体串联焊接,得到接头导体;
内屏蔽恢复,所述接头导体的外周壁先包上半导电布带,然后附上半导电管、半导电筒、半导电带、半导电片或半套筒状半导电屏蔽料,两个对半加热交联模具共同夹抱半导电屏蔽料,且所述对半加热交联模具的两端分别往对应的电缆内屏蔽层延伸,所述对半加热交联模具的内壁设置有脱模层,所述对半加热交联模具加热至第一预热温度后,两个所述对半加热交联模具收紧至咬合,收紧过程中,多余的半导电屏蔽料往所述对半加热交联模具的周侧溢流和/或往所述电缆内屏蔽层溢流,两个所述对半加热交联模具按照第一交联温度保持咬合一定时间,交联后执行冷却,冷却后去除所述电缆内屏蔽层上的多余半导电屏蔽料,得到接头内屏蔽层;
绝缘添加,所述约束模具往接头套,使所述接头内屏蔽层对应所述约束模具的中部,所述约束模具的两端分别往对应的电缆绝缘层延伸,所述约束模具的一端套接分流器的出料端,所述约束模具位于成型模具中,所述成型模具的一端环抱所述约束模具的所述一端,所述成型模具的另一端环绕所述约束模具的另一端,所述分流器和所述成型模具加热至第二预热温度后,所述分流器往所述约束模具挤注绝缘胶料,所述约束模具的另一端溢流所述绝缘胶料时,停止所述分流器,所述分流器和所述成型模具加热至第二交联温度,并保持交联一定时间,交联后执行冷却,冷却得到添加绝缘;
外屏蔽处理,对所述添加绝缘进行修型,使添加绝缘的两端与电缆绝缘层平滑过渡,添加绝缘外周壁先涂上半导电漆,然后绕制接头外屏蔽带,所述接头外屏蔽带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电缆外屏蔽层,得到接头外屏蔽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瑞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0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半导电层交联成型装置及交联成型工艺
- 下一篇:自主视力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