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固化区域智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9237.4 | 申请日: | 2021-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5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兆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兆地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C70/54;B29C35/16;B30B3/04;B65H18/1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成型 固化 区域 智能 控制 装置 方法 | ||
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固化区域智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拉挤成型技术领域,为解决在传送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冷却效率缓慢,并且常见的水冷的方式需要额外设置水泵,在对外层纸进行收卷的时候还需要额外设置驱动,间接地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本发明转动盘、联动轴、第一转动杆和滑动杆之间形成了活塞运动的原理,并分别驱动两组的活塞板在第一活塞筒和第二活塞筒内上下滑动,水箱内部处于受压并将温度低的水通过输水管进行输送,使用后的水通过传送带后端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进入到回流管内,完成了水循环,本发明实现了交错进行活塞运动,不需要额外设置水泵来进行驱动,水进入传送带内部的第一腔体内,提高了冷却固化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挤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固化区域智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工艺是在牵引设备的牵引下,将连续纤维或其织物进行树脂浸润并通过成型模具加热使树脂固化,来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工艺方法。
常见的拉挤成型工艺制造的材料有碳纤维、玻璃纤维等等,碳纤维在进行拉挤成型的时候需要将碳纤维加热后涂抹环氧树脂然后经过压实、剥离外层纸最后覆膜缠绕,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设备在对碳纤维进行制造的时候由于需要在传送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冷却效率缓慢,并且常见的水冷的方式需要额外设置水泵,当工作结束后还需要对驱动装置和水泵一一进行关闭,操作繁琐,容易造成水泵忘记关闭损耗电能的情况,并且在对外层纸进行收卷的时候还需要额外设置驱动,联动相差,间接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固化区域智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固化区域智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现有的设备在对碳纤维进行制造的时候由于需要在传送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冷却效率缓慢,并且常见的水冷的方式需要额外设置水泵,当工作结束后还需要对驱动装置和水泵一一进行关闭,操作繁琐,并且在对外层纸进行收卷的时候还需要额外设置驱动,联动相差,间接地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固化区域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顶部中间的冷却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底板顶部左右两侧的压实机构和收卷机构,冷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前后的第一支架和设置在第一支架之间的驱动组件、传送带和防缠绕组件,且驱动组件、传送带和防缠绕组件均设置有两组;
第一支架的内侧顶部和中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柱,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柱的固定块,传送带活动设置在固定块的外壁上,且两组所述的传送带呈上下对称设置;
传送带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的第一腔体内部前方均设置有贯穿传送带前端的进水口,第一腔体的内部后方均设置有贯穿传送带后端的出水口;
防缠绕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柱上的密封环,密封环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出水孔相连通,且上下相对应的两组所述的第二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分流管,传送带前端的分流管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输水管,传送带前端的第一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与进水口相连通,传送带后端的第一壳体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与出水口相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与第一壳体的内部均通过进水孔贯通,进水管和出水管是由螺旋软管制成的构件。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嵌合设置在固定块前端的第一电机,固定块的顶部和底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主动辊,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三组所述的主动辊之间通过第一皮带转动连接,三组所述的主动辊与传送带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的传送带之间设置有碳纤维主体,碳纤维主体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包覆纸,包覆纸的内侧均匀包覆有环氧树脂胶。
进一步地,压实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顶部左侧的压实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压实组件前方的第一联动组件以及设置在底板顶部的水箱,水箱与输水管相贯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兆地,未经李兆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92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智能开关柜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