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黑尾气分段低氮燃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6707.1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3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郭耀华;乔习学;王国强;李义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吴倩 |
地址: | 0541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炭黑 尾气 分段 燃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黑尾气分段低氮燃烧设备,包括尾气炉本体,所述尾气炉本体的一周侧壁上等间距套设有三个圆形输气管,且三个圆形输气管相互之间连接,其中一个圆形输气管的一端连接有低温废气输送管,所述尾气炉本体的一侧连接有送风机构,所述尾气炉本体的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一炭黑尾气输送管和两个第二炭黑尾气输送管。本发明通过一次风和二次风的结合可以让所有的尾气充分燃烧,同时避免可燃有毒气体的排出,大大保护了环境,另外可以提升尾气炉的燃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可以在尾气炉燃烧时对其进行充分全面的降温,提升了尾气炉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炭黑尾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炭黑尾气分段低氮燃烧设备。
背景技术
炭黑尾气是指从炭黑烟气中将炭黑分离出去后的气体,尾气除含有微量炭黑外,还有少量的可燃性气体组分,目前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发展,通常会将炭黑尾气重新投入锅炉加热作为二次能源再利用。
炭黑尾气作为热值很低的可燃性气体,通过燃烧转化为热能来干燥湿炭黑粒子,目前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氮氧化物,随着环保要求的越来越严格,降低氮氧化物势在必行,但是,目前的方式均是直接燃烧并不处理氮氧化物,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炭黑尾气分段低氮燃烧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炭黑尾气分段低氮燃烧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炭黑尾气分段低氮燃烧设备,包括尾气炉本体,所述尾气炉本体的一周侧壁上等间距套设有三个圆形输气管,且三个圆形输气管相互之间连接,其中一个圆形输气管的一端连接有低温废气输送管,所述尾气炉本体的一侧连接有送风机构,所述尾气炉本体的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一炭黑尾气输送管和两个第二炭黑尾气输送管。
优选地,所述送风机构包括设置在尾气炉本体一侧的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送风管,所述第二送风管上连接有第一送风管,且第二送风管和第一送风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尾气炉本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送风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送风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优选地,相邻两个圆形输气管之间通过两个固定管连接。
优选地,两个第二炭黑尾气输送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炭黑尾气输送管的两侧,且第二炭黑尾气输送管和第一炭黑尾气输送管的一端贯穿尾气炉本体的侧壁并延伸至尾气炉本体内。
优选地,所述尾气炉本体内的一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设有导气槽,两个第二炭黑尾气输送管和一个第一炭黑尾气输送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套装在隔板上,两个第二炭黑尾气输送管和一个第一炭黑尾气输送管的一端均连接有喷嘴。
优选地,所述第一炭黑尾气输送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两个第二炭黑尾气输送管上分别设有第四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尾气炉本体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炭黑干燥机。
在本发明中,炭黑尾气作为燃料由主袋总管进入第一炭黑尾气输送管和第二炭黑尾气输送管内,然后再进入到尾气炉本体内,助燃风由送风机出口分两路进入尾气炉本体内,分别为第一送风管的一次风和第二送风管的二次风,一次风在输送时,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另外打开第三电磁阀输送一定量的炭黑尾气,一次风和尾气缺氧不完全燃烧抑制氮氧化合物的生成,并让生成的氮氧化合物与尾气中的氨气反应生成氮气,二次风输送时,打开第一电磁阀,打开第四电磁阀,使得炭黑尾气可以充分的通过炭黑尾气输送管进入尾气炉本体内,通过导气槽的导流汇聚,使之充分融合快速燃烧,二次风富氧让所有尾气充分燃烧,避免可燃性有毒气体排出,另外,在燃烧时废袋排出的一部分低温废气由低温废气输送管输送进圆形输气管内,由于圆形输气管分散均匀设置,因此既可以使低温废气充分然后,又可以充分的对尾气炉本体的一周起到降温保护作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好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67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