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教学用集成式自动化打标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6738.5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6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蒋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和心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62 | 分类号: | B23K26/362;B23K26/70;G09B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教学 集成 自动化 平台 | ||
本发明属于专业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教学用集成式自动化打标平台。包括输送演示机构、打标演示台以及机械手、不合格品框和控制台等结构,各个结构之间即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能够使得输送过程的演示和打标过程的演示方式更加灵活;利用本打标平台,能够对大学书本内容中容易出现的激光、输送/升降装置、电机/步进单机控制、摄像设备、传感器、机械手、激光、风机、气动装置等工程应用中的常见设备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编程的学习,掌握相应的软件的运用等知识。能够对大学学习的主要课程都进行较为全面的覆盖和练习,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专业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教学用集成式自动化打标平台。
背景技术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工业生产以及工厂制造等课题的教学,一般都是采用视频或者图纸的方式进行演示讲解,这种方式虽然对自动化生产以及设备仪器制造等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辅助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效果以及细节说明都不能够很好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性以及课题吸引力都不够明显。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占地面积小、能够对大学所学内容中常见的生产运用设备进行教学演示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工业打标生产线占地面积大、无法实现功能拆分不适用于现场教学和演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教学用集成式自动化打标平台。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教学用集成式自动化打标平台,包括:
输送演示机构,包括送料输送线、出料输送线、工位输送线和返回输送线;出料输送线设置于送料输送线的上方,返回输送线设置于工位输送线的上方;在送料输送线与工位输送线之间设置有用于转运的第一升降输送线;在工位输送线与返回输送线之间设置有用于转运的第二升降输送线;在返回输送线与出料输送线之间设置有用于转运的第三升降输送线;
打标演示台,包括回转输送盘、激光测距仪、镭射打标头和视觉检测器;所述回转输送盘呈圆盘状并能够水平转动,沿所述回转输送盘周向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取放工位、测距工位、打标工位和检测工位;激光测距仪设置于测距工位处并用于对工件测距;镭射打标头设置于打标工位处并用于对工件打标;视觉检测器设置于检测工位处并用于对工件进行打标后的检测;在回转输送盘上设置有多个工件放置位,工件放置到回转输送盘上时,工件能够随回转输送盘同步转动;激光测距仪测距后将数据反馈给控制台,控制台再下达控制第一升降气缸或者第二升降气缸,镭射打标头移动至需要尺寸后开始打标;
以及机械手,设置于抓取工位处,所述机械手能够将工位输送线上的工件抓取至工件放置位处,或者将工件放置位上检测合格的工件抓放回工位输送线处,或者将工件放置位上检测不合格的工件抓移至设置于打标演示台一侧的不合格品框中。
可选的:在回转输送盘的每个工件放置位处均设置有双向气动夹具,所述双向气动夹具包括夹座、活动气缸、左夹臂、端座和右夹臂;夹座呈L型,活动气缸固定在夹座竖向部分的上端,端座固定在夹座横向部分的上方;该端座的上端面处设置有用于工件的下端定位的端部定位槽;活动气缸能够控制左夹臂和右夹臂夹紧或松开所述工件的上端。
可选的:沿所述回转输送盘周向的外侧设置有八个工位,八个工位分别为四个取放工位、一个测距工位、两个打标工位和一个检测工位,八个工位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布置;每个取放工位处均设置有一个机械手,且不合格品框位于在一个取放工位的一侧处,且该工位处的机械手能够将工件抓放回工位输送线上或者抓移至不合格品框中;每个打标工位处均设置有一个镭射打标头。
可选的:两个镭射打标头处设置有除尘吸气管,除尘吸气管垂直于回转输送盘的径向并横向覆盖两个镭射打标头,在除尘吸气管上具有吸气孔;在两个镭射打标头远离除尘吸气管的一侧设置有集尘口,除尘吸气管与集尘口连通并用于将工件打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吹入集尘口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和心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和心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6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