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纸黑液制备保温、可降解发泡包装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86590.5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3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北平;梁龙;尹航;房桂干;杨成;索晓红;焦健;邓拥军;沈葵忠;林艳;田庆文;吴珽;韩善明;李红斌;梁芳敏;盘爱享;刘行健;庄国俊;赵梦珂;李响;詹云妮;程金元;周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D65/46 | 分类号: | B65D65/46;C08G18/64;C08G18/48;C08J9/14;D21C11/10;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5 | 代理人: | 裴素艳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纸 制备 保温 降解 发泡 包装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造纸黑液制备保温、可降解发泡包装材料的方法,将由制浆造纸工业制浆产生的造纸黑液经蒸发、浓缩后,使黑液固含量在40‑60%之间,pH值大于10;然后将造纸黑液与聚醚多元醇按照1:1~1:10比例混合,并添加催化剂、稳定剂、硅烷类偶联剂、发泡剂等,并加入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按照1‑15%的比例加入糊化淀粉,得到基底液;将基底液转移至纸质基材表面,对纸质基材进行加热使基底液完成发泡。本发明利用黑液中的全组分,将造纸黑液用于发泡包装材料,即解决了造纸黑液的处理难题为企业降低了运行成本,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缓冲隔热效果的绿色环保纸基包装材料,且本发明通过在纸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聚氨酯发泡材料,使制备得到的材料具有保温、缓冲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造纸黑液制备保温、可降解的发泡包装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制浆造纸工业中通过碱法蒸煮产生的造纸黑液是一种色度深、味臭、碱性大的制浆造纸废水,占工业总排行的10%左右。黑液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硅等无机物,木质素、半纤维素、有机酸、树脂等有机物,传统的回收方法有碱回收法、电渗析法、膜处理法、酸析木质素法等方法。造纸黑液的回收利用一直是实现清洁生产的关键,上述的方法存在处理程度低、回收难等问题,科研人员致力于通过化学改性,提纯分离各类物质,实现黑液组分分离。木质素用于减水剂、水处理剂等,白泥用于建筑材料,还可用于水煤炭添加剂。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网络经济和物流业快速发展,使得包装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环保意识日益加强,纸质包装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现有的纸质包装材料功能单一,对其包装的产品通常不具有缓冲保护、隔热等作用,使其应用受限,开发一种能够降解且具有隔热、缓冲作用的包装材料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黑液中存大量木质素、糖类物质,存在羧基、羟基等,同时具有胶体性、黏结性,可使其成为石油一样重要的化工原料。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对黑液处理利用能力的不足,结合生物质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市场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温、可降解的发泡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材料不仅赋予原有纸质包装材料更好的缓冲保护、隔热效果,还具有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造纸黑液制备保温、可降解发泡包装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由制浆造纸工业制浆产生的造纸黑液经蒸发、浓缩后,使黑液固含量在40-60%之间,pH值大于10;
(2)将步骤(1)得到的造纸黑液与聚醚多元醇按照1:1~1:10比例混合,添加催化剂、稳定剂、硅烷类偶联剂、发泡剂、糊化淀粉,并加入异氰酸酯混合均匀,得到基底液;
(3)将步骤(2)得到的基底液转移至纸质基材表面,对纸质基材进行加热使基底液完成发泡,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在塑料袋中混合均匀基底液,未发泡时及时转移至纸质基材实现基底液的转移。
为了进一步优化条件,步骤(2)的造纸黑液在与聚醚多元醇混合前先进行氧化改性,氧化改性的步骤为:在40-100℃水浴加热下,将氧化剂滴加进造纸黑液中,保温,即得氧化改性造纸黑液。优选地,将氧化剂在10min内加入造纸黑液中,保温20-30min。
优选地,所述氧化剂为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造纸黑液和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1-10。
所述催化剂为胺类催化剂或锡类催化剂,其中,所述胺类催化剂为N-N二甲基环己胺或N,N-二甲基苄胺等胺类,所述锡类催化剂为辛酸亚锡或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优选地,所述稳定剂为AK8860硬泡系列硅油。
所述硅烷类偶联剂为KH550、KH570、A-172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65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