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备H型混凝土桩的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5658.8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7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俞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晓东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B44C3/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方闻俊 |
地址: | 315450 浙江省余姚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混凝土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H型混凝土桩的模具,包括架体、右模板、左模板和下模板,及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架体包括固定座、左移动座和右移动座,左移动座和右移动座分别约束在固定座上的左右两侧并能左右滑移,左模板铰接在左移动座上,右模板铰接在右移动座上,下模板固定在固定座上;驱动结构包括用以驱动左、右移动座相对固定座左右滑移的横向驱动部分,及用以驱动左模板相对左移动座、右模板相对右移动座上下翻转的翻转驱动部分。型腔中用以构成H型混凝土桩翼缘侧面的成型面上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以在翼缘侧面上形成台阶部的第三凹部。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6年3月31日,申请号为201610197475.3,发明创造的名称为“用于制备H型混凝土桩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各类建筑结构体系的桩基基础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H型混凝土桩的模具。
背景技术
按照桩形来分,较为常见的混凝土预应力桩有管桩、方桩、T型桩、H型桩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桩都有各自的特点,可根据不同场合环境选择使用。以H型桩为例,包括两个翼缘及连接两个翼缘的腹板,H型混凝土桩的横截面为由两个翼缘及连接两个翼缘的腹板构成的H形,两个翼缘和腹板在H型混凝土桩的两侧形成沿桩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部。H型混凝土桩与圆形、方形、T型、或其它横截面形状的混凝土桩相比,其在抗侧向土压力、抗水压力、抗波浪力及抗倾覆的稳定性方面均更胜一筹。故H型混凝土桩适合用于基坑维护、边坡稳定及河岸防护工程中。
现有用以制备H型混凝土桩的模具,包括至少一个(一个以上时采用相互串联的方式连接)模具单元(一个模具单元完成一根支护桩的制备),每个模具单元包括下模板,及与下模板铰接的构成H型支护桩型腔的左、右模板,与左、右模板连接的油缸,油缸的一端铰接在底座上,左、右模板与下模板共同围成与H型混凝土桩的外形匹配的型腔。如一申请号为CN201310673526.1(公告号为CN103707413A)的中国发明专利《带蒸汽养护装置的H型支护桩模具》就披露了这样一种用于制备H型混凝土桩的模具。
因H型混凝土桩的外形特点,其在桩身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凹槽部,为使H型混凝土桩顺利脱模,其凹槽部的内槽面呈弧形,且凹槽部的深度不能太深,否则会导致左、右模板脱模发生卡滞,甚至不能脱模。更有的H型混凝土桩为适合各桩之间能够相互插配,其在翼缘的左右两侧形成有筋槽插配结构或者其它类似的搭接结构,为在翼缘的外侧面形成凹槽或凸筋,其相应在左右模板的型腔内壁上成型有凸台部和凹槽部,这会进一步阻碍现有模具的开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且便于产品脱模的用于制备H型混凝土桩的模具,该模具对H型混凝土桩左右两侧的凹槽部形状及深度没有限制,即便对于制造翼缘侧面有凸筋或凹槽的H型混凝土桩,也能顺利脱模,本模具适合制造各种进一步优化方案的制备H型混凝土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制备H型混凝土桩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左模板、右模板及位于左模板和右模板之间的下模板;左模板和右模板由翻转驱动机构驱动而能翻转并能与下模板一起共同围成与H型混凝土桩的外形匹配的型腔;还包括位于下模板左右两侧的左移动座和右移动座,所述左移动座、右移动座分别约束在下模板左右两侧的固定座上并能左右滑移;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用以驱动左移动座左右滑移的左移动油缸/气缸,及用以驱动右移动座左右滑移的右移动油缸/气缸;所述左模板铰接在左移动座上,右模板铰接在右移动座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左翻转油缸/气缸和右翻转油缸/气缸,其中,左翻转油缸/气缸安装在左移动座上并与左模板铰接,右翻转油缸/气缸安装在右移动座上并与右模板铰接;所述型腔中用以构成H型混凝土桩翼缘侧面的成型面上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以在翼缘侧面上形成台阶部的第三凹部。
第三凹部的设置位置可以如下:上述左模板的上、下成型面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三凹部,且所述第三凹部均位于左模板的边缘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晓东,未经俞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56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螺母取埋机构
- 下一篇:电动车辆的充电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