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特征分析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85444.0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2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志;贾晓峰;于笑博;成立立;高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04 | 分类号: | G06F16/904;G06F16/906;G06F16/908;G06F16/909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杰永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05 | 代理人: | 杨杰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人口 特征 分析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特征分析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人口数据信息;根据所述目标人口数据信息确定用户标识信息;获取用户标识信息的第一数据信息;分析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人口特征,得到人口特征信息;将所述人口特征信息发送至预设终端按照预设方式显示。本发明可以获取人口的各种相关数据,然后进行整合分析,能够更加精确的体现出人口的相关特征,并且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出来,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感,并且增加了直观可视性。还能够通过对关系的梳理,得到用户之间的关系信息,有利于追踪用户的关系网,帮助政府人员或者公安机关进行追踪的工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分析和处理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特征分析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口统计是一种从量的方面去研究人口现象的方法或学问。通过人口统计,可以揭示人口过程的规律性和人口现象的本质。在中国,通过人口统计,可以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服务,使人口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传统的人口统计手段存在数据获取的样本量小、采集周期滞后、采集成本较高、过程耗时过长,灵活性不强等诸多约束。目前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在人口统计时可以通过居民的各种大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人口的相关信息。但现有技术中,仅仅是将一些简单的大数据进行统计,并未有针对人口特征的专用大数据统计方法,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特征分析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可以获取人口的各种相关数据,然后进行整合分析,能够更加精确的体现出人口的相关特征,并且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出来,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感,并且增加了直观可视性。还能够通过对关系的梳理,得到用户之间的关系信息,有利于追踪用户的关系网,帮助政府人员或者公安机关进行追踪的工作。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特征分析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人口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人口数据信息确定用户标识信息;
获取用户标识信息的第一数据信息;
分析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人口特征,得到人口特征信息;
将所述人口特征信息发送至预设终端按照预设方式显示。
本方案中,所述分析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人口特征,得到人口特征信息,具体为:
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多维度分类,得到多维度分类数据;
根据所述多维度分类数据进行驻留时间分析,得到驻留时间信息;
根据所述驻留时间和多维度分类数据进行关联,得到第一人口特征信息。
本方案中,还包括:
将获得的每个用户的所述多维度分类数据与其他用户的多维度分类数据进行关联度分析,得到对应的关联度值;
若所述关联度值超过预设的关联度阈值,则根据对应的维度的分类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用户之间的关系,得到第二人口特征信息。
本方案中,所述将获得的每个用户的所述多维度分类数据与其他用户的多维度分类数据进行关联度分析,具体为:
建立用户之间的时间和多维度分类信息映射表;
分析映射表中交叉点的关联度,得到关联度值;
将大于预设第一关联度值的内容进行逐一分析,得到用户之间的关系信息,作为第二人口特征信息。
本方案中,包括:
获取历史驻留信息;
将历史驻留信息分为长周期信息和短周期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5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刹车盘生产装置、生产方法及刹车盘
- 下一篇:混响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